军火帝国_第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4页)

训练大营,足足近千名北方军最精锐的士官生队伍。

    除了战斗兵员看上去略少于其他省份疯狂扩军的部队外,实际上即使北洋六镇全力来攻,估计要讨不了好去。

    彭英甲第一次向陈安提出了年度预算的概念。

    陈安拿着茶杯听了半天,愣是没有听懂,他来钱来得快,已经有点想不通还要量入而出的计划安排了。

    然后,挺着大肚子的林月儿无奈接过了北方军政府和甘肃布政司的协商事务。

    民国初年全国厘金收入不过三千六百万元,而甘肃仅九十万元,约占了全国的四十分之一,富庶省份浙江则有四百二十多万元,江苏更有五百七十多万元。

    光绪年间正常年份,全国岁入大约八千一百多万两银子,约合民国初年银元一亿一千多万元。甘肃岁入至今亦不足四百万银元,差的年份不足三百万元,也大约是全国的三十分之一或四十分之一。

    彭英甲根据阶州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推断,只要有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支撑,甘肃也可以在五年内赶上江浙一带的富庶程度,将岁入水平提高四倍以上,达到一千六百万元。

    至于所谓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任谁都知道彭英甲提出的肯定是铁路。但是这位北方军政府自己任命的甘肃布政使提出来的计划,让陈安差点被侃晕了。

    彭英甲提出从民国二年开始,每年在甘肃建设五百里以上的铁路线,连续五年左右,基本上可以建成从静宁到兰州,再经古浪到甘州,最后过玉门到安西的主干线。末了,彭布政使还意犹未尽地说,如果有余力,应该尽快在宁夏道建设千里铁路线,便于宁夏府的粮食运输,或者在西宁道建设千里铁路到星宿海,加强对青海一带的实际掌控。

    陈安拿着计划哭笑不得,虽然经过全力施工,盐关至秦州的铁路总算通车了,陇南铁路可以说是基本圆满了,但是秦州至静宁还有近四百里路呀。

    而且按照陇南铁路的施工情况来看,西北铁路建设每里需要投入二万三千多银元,要修完这五年新增铁路里程至少需要投入六千万银元。

    钱从哪里来?难道去北京国库抢钱吗?陈安无比郁闷,估计袁世凯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也在发牢sao吧。

    陈安知道,彭英甲是希望借助陇南铁路商股募集的形式,继续举债建设,毕竟年息一成五的收益,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但是陈安更加清楚的是,民力毕竟不是无穷的,陇南铁路公司募集商股,基本上已经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甘肃民间游资,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而采取利转股方式,只可一不可再,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你不能年年拖着不分红,让股东先饿死吧。

    陇南铁路盐关至静宁段,至少需要三年不分红,这也让陇南铁路公司总股本超过了三千五百多万银元,今后每年的分红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占了六分之一强股份的北方集团,年收益虽然也达到八十七万多银元,但是对于其庞大的规模而言,只是毛毛雨了。

    陈安暮然又想起,和北京政府的协议里面,还有昭化到汉中的铁路线,是许可给北方集团进行商办了的,只是现在没钱去办呀。

    林月儿递过来的表格,更是让陈安彻底傻眼了。

    按照集团财务的计算,陈安要养活手上已有的将近五十一个营的老兵和新兵,每年至少需要四百一十多万银元,而为了给新兵武装起来和保证老兵五个基数的弹药,还至少投入六百多万银元。

    如果下半年还要继续征召十五个营的新兵,那么就还在人员饷银和装备供给上分别投入一百二十万银元和二百七十万银元。幸好陈安当年提出的每日消耗十颗子弹的荒唐建议,早已被终止,否则还更加不够。

    一句话,没有一千四百万银元扔进去,北方军根本动弹不了。

    而陈安沾沾自喜的军火收入,民国元年不过七百二十多万银元而已,要是今年也是如此水平,那么大半年过去后,就可以宣布北方军破产了。

    陈安原本的北方军政府执政方略中,军事行动都是依仗军火收入支撑的。单凭贫瘠的甘肃,是无力支持任何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林月儿和彭英甲谈下来的基调是,甘肃布政司每年不少于百分之三十的岁入提供给军政府充作军费,从民国二年起始五年内的这笔费用,由军政府返还给布政司用于铁路线建设。同时,布政司除了每年一百万银元的人员行政开支外,同样每年保证百分之二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