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帝国_第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节 (第3/4页)

将英国人的、俄国人的、法国人的订单统统接了下来,反正是否按期交货,他也不管了。

    这回是总计五万支步枪和五千万发子弹,即使军火库的生产权限已经翻了一番,但是仍然要花费至少十个月,利润却只有那笔大炮生意相同的二百万两银子。

    看来步枪和子弹生产,是最没有效益的生意,难怪英国和法国坚决不肯将大炮订单交付给尼森伯姆,而俄国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只好将大炮订单也拿出来采购。陈安看到几乎差不多的时间,翻倍的生产量,却只能拿到类似的利润,心中嘀咕不已。

    同时,陈安对俄国拿出来的另外一件武器眼红不已,却坚决地拒绝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因为这件武器也是俄国人买来的,但是却没有得到对方授权生产,陈安不想惹麻烦。当然,如果是自己用就没问题了。

    第六十二章 轻机枪小组

    陈安拿在手上的麦德森轻机枪,是继马克沁机枪之后,在军械发展史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的轻机枪。

    这种枪重不过9.4公斤的枪械,只需要两名士兵就可以四处机动,然后利用不停更换的30发容量弯弹匣,发挥出近乎重机枪的强大火力时,任谁都是爱不释手的。

    1902年式麦德森轻机枪,在定型两年后正式列装丹麦军队,顿时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很快,奥匈帝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纷纷争相购买麦德森公司出产的这种轻机枪。

    据说保加利亚曾订购了六百挺麦德森轻机枪,但这批货在越过德国国境时被查获,随即被如获至宝的德国军队扣下了装备自己。这事情还没有完,试用过一段时间后,德国军队亲自向丹麦的麦德森公司定制更多的7.92毫米的改装版轻机枪,装备轻步兵连、山地部队等。

    虽然麦德森轻机枪的价格过于高昂,但是性能可靠,射击精度高,最突出的优点自然是重量轻巧,与其他动亟三四十公斤的重机枪有着天壤之别。俄国人也从丹麦购买了一千五百挺改用7.62毫米口径的麦德森轻机枪。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俄国人一方面和丹麦谈判授权仿制许可,一方面偷偷递送样枪给尼森伯姆,看看能否找到黑市生产商,最起码也可以免去百分之十的专利权费。

    陈安马上就把样枪贪墨了。压上装满30发子弹的弹匣,痛快淋漓地打完了十几个点射,陈安大赞真是太爽了,不愧是可以配备到棚一级的完美火力压制武器。

    麦德森轻机枪,俄式7.62毫米口径系列,全枪仅重9.4公斤,战斗射速250发每分钟,即使压上装满30发子弹的弹匣,也不足11公斤。只要配备一名副射手,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弹匣,可实现快速机动,还可以做到持续的火力覆盖。

    轻机枪采用顶部偏右供弹,并不影响直瞄射击,既可以避免底部供弹长度不能太长,也可以防止侧面供弹易重心偏离的问题,无论从弹匣容量还是更换速度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该枪采用较重的气冷式枪管,必要时还可更换过热的枪管,所需时间也不会太长。

    陈安不想因为对外销售麦德森轻机枪,得罪国际军火巨头,而引起列强关注,万一暴露了军火车间,就因小失大了。

    但是自家使用就没有问题了。

    可惜陈安纠结无比,手上的麦德森轻机枪是俄式7.62口径,所用子弹与北方军所列装的李氏步枪7.7毫米口径子弹是不能通用的,如果一个棚里面配备两种以上口径子弹,必然会造成后勤供给混乱无比。

    被专程请来的徐尚武总办,几乎是抢过了陈安手上的轻机枪,拿在手上就研究了整整半天。只是听到陈安询问,能否在阶州改装口径的时候,徐总办只好苦笑着连连摇头。

    李氏步枪上完全可以弃之不用的零件去除就已经是无比艰难了,要完成改变口径这种涉及全枪上下的重大改装任务,如何是技术贫弱的国内所能实现的。

    大失所望的陈安,只好发电报给尼森伯姆,让他接触丹麦人,看看能否定制英式7.7毫米口径的麦德森轻机枪。

    尼森伯姆很快发回电报,丹麦人答复卖谁不是卖,只要给钱,谁都可以,而且不需要专门定制英式7.7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为英国人已经定制过一批枪械了,生产线是现成的,但是只有一百挺以上,麦德森公司才愿意接受订单。

    一百挺,陈安倒吸一口冷气,自己生产卖给别人,不觉得贵,但是自己要买,就马上受不了了,直接就要十五万两银子呀。

    陈安又马上去电,英国人已经装备有麦德森轻机枪,是否可以秘密采购一二挺。

    过来几天,尼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