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节 (第4/4页)
想传播。 前者只是演戏给总督大人看看,但是后者陈安却是认真的。 他也不希望哪一天突然有人冒出来大喊我是革命党,然后对着他就是一枪。陈安的势力范围,牢牢用保卫家园的口号拴在一起,只能服从于他这个最高长官,严禁有任何其他思想传播,包括所谓的为朝廷尽忠思想也不行。 这也是当初陈安和徐伯荪经常争论的地方,徐伯荪主张一人身死万人革命,而陈安坚决认为只有以势压人才是正理。机会主义色彩太重,是革命党人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却也让革命事业屡败屡战。 陈安不喜欢冒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是他最喜欢干得事情。 当然,实际上陈安最擅长的,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动拳头我刀子,只要我势大碾过去就是了,根本就是丛林主义而已。 第五十五章 驱逐出境 谁也没有料到,北方军内部清查革命党人的活动,竟然真得查出了不少已经有革命倾向的官兵。 根据情报司的资料,稽查司连夜行动,从军营以及阶州各地带走了不少人。 不是北方军的人,通通交给了稽查司和情报司审讯。而隶属于北方军的十一名官兵,则被缴械后,直接送到陈安面前。 陈安铁青着脸,看着这十一名官兵,职位最大的是一位正目,还有三名副目,其余都是普通士兵。实际上根据情报司的追查,还有少数官兵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但是其他人被各部主官一查问,马上幡然醒悟,公开具结悔过书。 而这十一位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悔过,自然被稽查司逮捕了。 “我也不跟你们多费口舌了。既然你们决定一条路走到底,一律遣送出境,连家属一起走,以后严禁入境。”陈安冷冷地说。 陈安最后问了一句,对那位正目说,“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我叫张之江。”正目一个立正后回答。 很快,十一名官兵连同家属全被遣送出境,并且昭示阶州各地,一干人等只要进入阶州,一经发现立即驱逐。 这件事情在阶州上下引起了巨大震动,被驱逐出境才是最可怕的惩罚。 如今阶州境内被北方军严密掌控,匪患都被清绝,在北方工业公司里面有的是工作,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在乱世里几乎就是世外桃源了。在北方军的控制下,已经对流民输入进行了限制,只有通过北方工业公司招聘或者北方军招募,才有机会进入阶州。 在这个时候,连同家人被驱逐出境,简直就是发配三千里呀。 陈安对那些主动来阶州开展革命宣传的志士,又是另一套处理方式,一律服苦役六个月修筑碧口至陈家庄直道再行驱逐,家人先行驱逐出境,同样是一律禁止再次进入。 只是预料不到的是,这其中一名来阶州活动的志士,竟然是光复会的成员。忍饥挨饿服满六个月苦役后,被驱逐到四川,第一时间报告杭州的光复会总部,并提议刺杀阶州游击。幸好已经赶到杭州主持工作的陶成章,猛然记起阶州游击就是陈安,才急忙阻止。 但是,陶成章通过克劳泽转过来的密信就不客气了,直接就是一阵破口大骂,然后是潇潇洒洒数千字的革命思想宣传。接信的陈安,顿时一阵汗颜。 这起事件的处理,尤其是陈安手下的人更是凛然惊醒,纷纷与革命党划分界限,在情报司若隐若现的引导下,甚至连带着对保皇党也是敬而远之。同盟会等革命势力在阶州的一切布置都毁于一旦。 总督大人升允发来电报,对陈安的查处表示赞赏,但是对驱逐出境的做法非常不满,严令下不为例。 陈安顺手就把总督大人的电报扔到了一边,自顾自地做事去了。 几经考究后,陈安命令在北方军中推行军歌,直接就是从诗经中选取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军歌曾经被多个朝代选用,历史悠久,据说还是陇南所出,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