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贪婪的胃口 (第2/3页)
之中,并且迅速取得了巨大战果。 40万武装起来的终身苦役不断地冲击沙俄军队的阵线,伤亡惨重的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了对方的战斗力。 等到德国陆军部队出场,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德国倾斜,再也没有什么疑问。 国际上 根据大洋帝国和俄国的同盟条约,大洋帝国被迫于1914年8月6日对德国宣战,并且付诸了行动。 大洋帝国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7日占领了德国控制下的青岛港,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并且逐一控制了德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和岛屿。 包括德属新几内亚,包括威廉皇帝领地俾斯麦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群岛等。 其政区还包括;瑙鲁 德属马绍尔群岛。 德属萨摩亚 加罗林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马里亚纳群岛 大洋帝国疯狂的搜刮行动,一直持续到1915年3月,才算把这些全部吞进腹中,在整个的亚洲地区,从东亚到南亚,然后再到西亚。 大洋帝国的兵锋所向无敌,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算的上是胜利的游行,正规的战争几乎一场没打,德国人乖乖的缴械投降。 在西亚 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在这一阶段,英德两国海军的海上军事行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 英法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 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 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 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 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 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 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 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对英法联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战局,德国悍然侵入了沙俄的领土,为了执行和俄国的盟约,还有沙俄盟友迫切的支援要求,大洋帝国开始向海参崴港调动军队。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表现是让人蛋痛的。 从1915年3月开始; 大洋帝国陆军以一个月一个营的规模,速度缓慢的向俄国海参崴港调动军队,和之前雷厉风行占领德国领地动作完全两样,好像突然慢了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