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巴尔干火药桶 (第2/3页)
彻底沉默了。 他们心中憋屈的苦水,简直淹没了大不列颠岛和诺曼底地区,纵横七海的英国人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瘪 在英国和法国人的心里; 大洋帝国的皇帝罗霖简直就是疯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人,贪婪霸道的独裁者,不可理喻的自大狂,一个嗜血的赌徒,简直坏到顶了。 他们只能在心中腹诽,欧洲严峻的局势,让英、法两国根本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遏制大洋帝国皇帝罗霖猖狂的挑衅行为。 这个时间点选的太狠毒了,真正是抓住了英、法两国弱点, 1912年3月,欧洲巴尔干南方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 1912年5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黑山地区在8月参加同盟条约。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北非利比亚战争的时机,同时发动对奥斯曼帝国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触即发。 欧洲强国图谋自身的利益,干预巴尔干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纷纷的插足其中。 1912年7月2日,大洋帝国地中海舰队,万里迢迢绕过南非好望角,经过漫长的跋涉,到达贝鲁特港口。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黑山)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巴尔干,让巴尔干地区独立。 奥斯曼帝国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 1912年10月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巴尔干火药桶正式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紧张局势,也转移了英、法两国对大洋帝国的压力。 历史上,巴尔干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自14世纪以来,那里生活着大小20多个民族,其中较大的有土耳其族、希腊族、保加利亚族,阿尔巴尼亚族,塞尔维亚族等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民族居住得比较混杂,相互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如塞尔维亚族居住地,那里既有塞尔维亚族,又有波斯尼亚族和门的内哥罗族,互相之间地域没有清楚地划分,造成了无以计数的深刻矛盾,这就是“巴尔干火药桶”之称的来历。 领土、宗教、民族和信仰矛盾深刻不可调和,每一点都能够引爆这个火药桶,产生摧毁整个地区的全面战争。 不仅如此,巴尔干地区还居住着俄罗斯人、马扎尔人、犹太人、人和茨冈人等大量的外国侨民。 举例来说; 截止1912年中, 马其顿地区有1531万人,其中41万是信奉基督教的保加利亚人,46万信奉教的保加利亚人,信奉东正教的145万希腊人,12万塞尔维亚人,95万赞扎尔人和信奉犹太教的48万犹太人。 整个巴尔干地区,希腊的侨民甚至超过希腊本土人口。据1907年的人口调查结果表明,希腊国内有263万人,而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希腊侨民竟高达400万。 在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爱琴海沿岸、黑海沿岸到多瑙河入海口和小亚细亚地区,到处都有希腊的侨民。 自14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巴尔干地区以来,该地区各民族一直受土耳其贵族的统治和压迫,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领土矛盾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而愈演愈烈。 经过长期的战争,到19世纪中叶, 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先后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获得了独立或自治,但是仍有一部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