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0章 利剑出击 (第1/3页)
意土战争爆发之后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组织当地的阿拉伯人和强悍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进行防御,节节抵御意大利王国的入侵,整场战争处于完全的下风,失败的命运看来不可挽回。 意大利2万人的登陆部队于10月10号上岸,在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意大利人看来,远征分遣队足以完成征服。 利比亚地区托卜鲁克、胡姆斯、舒尔特等城市可以轻易征服,但班加西就不是那么容易,那里有奥斯曼帝国的重兵防御,是块难啃的骨头。 意大利部队第一次失败发生在10月16日,一支7千人警惕性不高的部队,没有发觉掩杀上来的阿拉伯部族骑兵,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意大利正规军惨败给非洲民兵的又一事例,再次印证了意大利面的软弱。 这次惨败传回了国内,被乐观的意大利媒体描绘成敌人简单的反抗,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但几乎损失了6千多名意军士兵。 遭遇到迎头打脸,意大利人发狠将远征兵团扩充至十万人,以绝对的优势,争取一举拿下对方。 面对2万装备简陋兵器的阿拉伯民兵和8千正规军,武装到牙齿的意大利人处于压倒性的优势。 战争变成了一种优雅的推进,装备着装甲车、重炮、重机枪、轻机枪和空中力量的意大利军队,虽然遭遇到一些抵抗,但是无法阻挡滚滚推进的大趋势。 1911年11月23日,意大利增援部队在舰队火力轰炸支援下,于托卜鲁克地区登陆,向兵力配置较弱的腹地进军。 一支土军3千人的托卜鲁克防御部队,在奥斯曼帝国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下,组织得井井有条,顽强抵抗着数万意大利军队。 十余天后, 打打停停的托卜鲁克战役结束,凯末尔将军率领部下给敌人带来重大伤亡,取得了最后胜利,可依然丢掉了托卜鲁克这个城市。 至此,位于北非利比亚地区这场菜鸟互啄的战争告一段落。 在战争中,双方华丽丽的握手言和,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绅士精神,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意大利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占领城市和乡村,奥斯曼帝国发挥顽强抗击的精神,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血性和抵抗意志。 呃…… 就是丢掉了绝大部分的地盘儿,这个不说也罢,反正也不是头一回了。 大洋帝国北非特遣队6千名士兵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艰难的战争开局,充满了喜感又令人无奈。 1911年12月27日 清晨时分 北非利比亚东部地区,距离班加西市近两百公里的贝达小镇外海 几十艘客轮和货轮组成的船团,下锚停泊在不远处的海面上,由两艘大型登陆舰将人员和装备输送上岸头,在滩头建立了环形的防御阵地。 在船团外围游戈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几艘炮舰和小型鱼雷艇,这是唯一的护航力量。 因为大英帝国的制裁,奥斯曼帝国海军的主要战舰受到严密监视,只有这些不入流的三线舰艇,才有可能逃避监视,偷偷溜出来护航。 由此可见,奥斯曼帝国不受待见的艰难处境。 大洋帝国的北非特遣队输送上岸头之后,一切装备、给养,油料只能靠自己了,奥斯曼帝国无法任何支持力量,隔着英国控制的埃及,甚至连自己的军队都派不过来。 这也是帝国皇帝罗霖要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