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主宰_第1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节 (第4/5页)

,就是因为蓬莱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港口,因为建设海上通途过程中发现,一旦海上通途项目开始实施,就基本上就等于废掉了港口,所以经过讨论,选择了蓬莱。

    这是一片广阔的轰鸣声不断地建设工地,大块的泡沫钢铁通过各种方式运送到海边,之后在挖掘好的河道中进行焊接,等到了一定的规模,一般来说就是两百多米长度,就会拖走,在海上完成拼接。

    嘈杂的金属碰撞声,明亮的焊接火花,凌乱的电线,还有大量的机械,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傻大粗黑的工程机械人。加上各种各样的空中传送带等等,让人一眨眼间以为来到了未来的世界。相比于民间的技术,这里真的是有些科幻了。

    高达是十几米的巨型焊接手臂,挥舞着半米粗的焊接设备,将一块块几米后的泡沫钢铁焊接好,或者是和钢铁架子焊接好。然后通过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密封的喷涂厂房,最后在河道中进行简单的组装,然后被拖走。

    “哈哈,王老板来了。”远远地,作为本次项目的最高负责人之一王国立部长就来到了王海面前。“王先生,我们下午才会组织剪彩,这个时候先到上面的现场指挥站看下这个伟大的工程,真的是震撼人心啊。”

    兴奋地王国立根本就顾不得自己有些开始老朽的身体,灵活的拉着王海向着现场边上的一个高塔跑去。

    这是一个高约千米的巨塔,整体都是钢铁构架,中间四部简陋的电梯,旁边还有一圈旋梯。占地面积约有百米乘百米大小。

    “这个高塔仅仅是为了监视指挥现场的生产?”这样的话,王海死也不会信。

    “呵呵,当然不是。”王国立兴奋地回答道,“一开始确实是想要做一个现场的监视指挥中心。毕竟大量的宽达几十米,长度两百多米的物体要想实现快速的拼接焊装,可不是小事情,因此需要一个现场指挥中心负责调度。尤其是这些漂浮的钢板在出海口附近,可是发生了不少次事情,虽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是也大大的延迟了工期。因此,后来就有了这样的高塔,负责现场指挥。

    只不过,后来发现,这高塔还有信号灯和灯塔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预警和高空观察能力,也就不断地加高,最后经过测量,认为千米高度比较合适,就留了下来。现在,任何一个海上通途与陆地上的接入点,都有这样的一座高塔。

    别看这些高塔简陋,但是上面安装了大量的信号装置,甚至能和天上的卫星相连接,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空中信号控制枢纽。

    其实军方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单独建造的话,成本太高,尤其是高塔的防破坏层,用钢铁覆盖成本太高不说,还会增加高塔的危险性。这一次,既然有了泡沫钢铁,就打草楼兔子两不误。”

    “怪不得最近工厂那边接到了奇怪的订单,最轻的泡沫钢铁!原来用在了这里。”对于这点,王海并没有表示反对,反正国家按照订单付账,你用得越多,我越欢迎。

    “走,我们到高塔上看看这个伟大的工程。这是人类史上,又一伟大的进步。你知道么,现在媒体上用什么来称呼这个伟大的工程吗?新时代的万里长城!我们,将为后代留下又一笔宝贵的财富。”说到最后,这个沉稳的部长,已经开始激动的颤抖起来。

    随着电梯上升,视野渐渐的开阔,一片恢弘的建设场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一股难以严明的豪情从心头涌现。很快,大家就来到了最上面的指挥平台。

    千米之上的高度,仍然具有一个大约30多米直径的面积,完全镶嵌在钢铁的骨架中。看得出来这根本就是未来的军用空中基地。还有上方约有30多米见方的平台,完全可以用来停放直升机,或者是最新的几乎能够实现垂直升空的战斗机。而且,不少地方,王海已经能够看到不少大功率激光发射器。

    “走,别在这里停下,我们到最上面看看。”王国立还没有从兴奋中回过神来。

    旁边的工作人员给所有的人系上安全带,而后胆子大的就通过旁边的旋梯爬上了最上面的平台,这里已经是最顶端,在6月份的天气中,吹着高空的风,让然觉得有些刺冷。王国立这个时候已经换上了军大衣,不过海动实业这边没有一个普通人,全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