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3节 (第3/3页)
无奈,说:“截一张清晰的!还记得运输公司的人说,那晚有个叫小郑的司机,十九岁,今天没来上班。” “你不是怀疑小郑就是郑志飞吧?” “没准哦,他考过驾照,去车管所查一查。” 三人马不停蹄地赶到车管所,果然有一个叫郑志飞的年轻人今年考过驾照,他们对着电脑上的身份证照片比较,虽然已经过去了九年,但能看出来是同一个人。 林冬雪震惊不已,“嫌疑犯是这个曾经住过李梦然家里的农村孩子?” “李先生并没有搬过家,小区周围也没有经过大的拆迁,他如果记性好是可以找到这里的。” “动机呢?” “嫉妒!”陈实说,“一开始我说可能是同龄人,我后来又问李先生有没有接济过别的孩子,因为凶手传达出来的想法就是毁掉这个幸福美满的家,让凶手拥有如此强烈感情的本质,很大可能是嫉妒。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往往是他们处在一个相同的水平线上,一个普通人不会去嫉妒美国总统,却会嫉妒公司里某个比自己混的好的人,凶手和死者可能是相同的年龄,并且曾经呆在一起。” 林冬雪惊讶地说:“你一开始就猜到的?” “我只是揣摩凶手的内心,做了一个心理画像,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内心,何况杀人这种极度的行为……查来查去,我发现郑志飞最符合我心目中的人选。” 徐晓东愁眉不展,林冬雪问他怎么了,徐晓东说:“我以为李梦然的死,背后会有什么深刻的原因,什么爱恨情仇之类的,结果只是因为另一个孩子嫉妒她的家境,就把她杀了?她死得也太不值了!心疼!” “别太难过了。”林冬雪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然而郑志飞来城里打工,连暂住处都没有办,找不到任何线索,去他的住处发现人已经不在了,直到傍晚才从信息科那里得知,郑志飞于昨天晚上买车票离开了龙安。 好不容易有了线索,这天又在听到这个坏消息的忧郁情绪中结束了。 隔日早的专案会议上,三队的人讨论得如火如荼,白板上贴着死者错纵复杂的人际关系,三队队长毕国良是个老烟枪,带头在会议室里抽烟,屋里乌烟瘴气,像要升仙了似的,林冬雪被呛得快要窒息了。 一圈汇报完,毕国良问:“那边二队的三位,查得怎么样了?” 陈实说:“不好意思,我们把真凶找到了!” 说完之后,毕国良带头笑了,“陈顾问,你这异想天开也太夸张了吧?你是想说一个九年前来死者家中住过三天的孩子,因为嫉妒,回到龙安把死者杀害了?” “请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于一个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在城里经历了梦幻般的三天,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这种心理落差何其巨大。为什么他会跑到龙安来打工,恰巧又在死者家附近出现,在期间他很可能接触过死者,也许死者早已不记得这孩子,两人的衣着、环境、谈吐都在提醒着他,他们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是……对郑志飞来说,他是个强壮的男性,他无牵无挂,他可以通过另一种手段来弥补心中的缺憾,那就是——得不到的就将它毁灭!” “毫无根据的推测,你连像样的证据都没有,而且郑志飞人呢?” “回老家了,吃苦耐劳的各位警官,能不能麻烦你们亲自跑一趟?” “你要是认为你是对的,你可以自己去查,我们不拦着,本来我们的调查就不在一个方向上,大家各行其道挺好。” “行吧!我们走!” 三人离开之后,陈实又转过身,说:“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有句话想对大家说。” “你说。” “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 说完这句话,陈实立马开溜了,会议室里炸开了锅,徐晓东乐不可支地说:“陈哥威武,一下子把整个三队都得罪了,你以后可得小心点了。” “哈哈,我早想说这句话试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