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1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节 (第5/5页)

    “这一点在下理解,理解,只是若这么说来……”

    “这样吧,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虽然不是什么好办法,但也可以化解你我两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说不定还能拓展你们的市场面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我再次表达诚意了。”袁肃见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循环渐进的开始抛出自己早已计划好的说法。

    “是吗?在下愿闻袁公子高见。”林主任连忙请教的说道。

    “我的办法就是当年你们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公司解决矛盾的办法,与其我们之间互相争夺,倒不如强强联手,打造更有实力的煤矿公司。一方面可以化解你我之间的矛盾,另外一方面我公司的加入势必能让开滦矿务局充实实力,用不了多久便能更广泛的拓展市面。到时候什么陕甘、什么西南诸省,咱们都能轻易的涉足其中。起步更好。”袁肃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您的意思,是肃业煤矿与我们开滦矿务局合并?”林主任有些诧异的问道。

    他万万没想到袁肃居然会突出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肃业煤矿才刚刚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连矿坑都没有修筑完成。按理说既然袁肃有魄力在滦州另起炉灶经营煤矿生意,那自然是有独立发展的规划。怎么可能什么都没做,就想着跟别人合并呢?

    “没错。我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也不是一个希望耀武扬威的人。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到钱,其他都是小事。”袁肃故作豪迈的说道。

    “这,这么大的事情只怕要从长计议才是,在下可是万万做不了这个主。”林主任迟疑未决的说道,他同时在心里暗暗盘算着:怎么看上去,好像是早已计划好的一般……

    “我自然知道这是大事,无妨,你今日便可以返回天津,好好与你上司商议一下。稍后我也会发一封电文给周懂事长,说明一下情况。你我两家都是大厂,肯定是要仔细斟酌再确定下来,我会安排我们公司的内部会议,先讨论一下草案。”袁肃不慌不忙的说道。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林主任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送走开滦矿务局的一行人之后,袁肃立刻拟了一份电文发到天津,告知周学熙自己愿意与开滦矿务局合并的消息。同时在这份电文中,详细的阐明了一些利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这次合并大规模的提高开滦矿务局生产力,也比如利用这次合并可以扩大中国人对开开滦矿务局所持有的股份。

    当初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合并之际,原本是中英双方各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后来因为英国人从中耍诈,又因为中国股东的贪婪无知,一下子让英国人骗取了高达百分之八十六的股份,成为开滦矿务局实际的掌握人。一个民族煤矿产业,却最终沦为洋人的产业,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为此周学熙本人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无论是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之后掌握的袁世凯,每每想到这件事都痛心疾首。历史上还记载袁世凯为此事曾痛骂周学熙。

    袁肃相信,周学熙本人是肯定赞成这次合并,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摩擦,二来就是为中国股东争一口气。有了袁肃这个大总统侄子介入开滦矿务局,再加上滦州又原本就是袁肃的地盘,今后肯定会更加有利于中国资本的发展。

    三天之后,袁肃果然收到了来自开滦矿务局的回电,内容也很简单,周学熙和英国方面都愿意进行这次合并的谈判,希望滦州这边尽快派遣专门的人员赶赴天津接洽。

    早在肃业煤矿成立之前,袁肃就已经安排好所有合并的事宜,包括谈判的细节、合并之后的股份划分,以及肃业煤矿公司今后的发展规划等等。他派遣肃业煤矿公司副经理徐文斌带领一支代表团,即日前往天津去商榷此事。

    虽然合并之事大部分是在掌握之中,然而关于合并的整个谈判工作却显得极其缓慢。

    天气是越来越冷,没过几天甚至还下了一场雨夹雪,铺天盖地的霜冻让北方又有了原有的银装素裹的风貌。一直到十二月下旬,徐文斌总算发回了一封确认的电文,告知与开滦矿务局谈判有了定论,虽然前前后后在谈判桌上博弈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彼此双方各有进退,时至今日只好勉勉强强达成了这份协议。

    按照谈判的内容,肃业煤矿将以子公司的形式并入开滦煤矿。袁肃对肃业公司持股百分之五十,而以剩下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换算为开滦矿务局总公司的百分之十二的股份。当然,按照袁肃事先的预计,他想要的是超过百分之十八的股份,毕竟自己在肃业煤矿上的投资也是相当之大,前前后后将近八十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