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节 (第2/5页)
成熟,所以才会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旦让中国完成近代化工业的改造,反而还不利于长远利益的发展。 但是袁肃心里有数,岂不是他所成立的冶金公司仅仅只是一个尝试,更何况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都具有极其浓厚的资本主义典型色彩,放着眼前的利益不去着想,还要杞人忧天的担心中国崛起,简直是不可理喻。即便法国银行不干,自己还能去找英国银行甚至德国银行,要知道欧洲局势如此水深火热,外交上的很多事情已经不会在用理智来考量了。 经过几天逐一会见各银行代表,很快便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各国银行代表立刻发回电报与上司联络,仔细商议此次合作的得与失,并且评估此次贷款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各银行的内部讨论并没有花去许多时间,除了日本之外,西方国家的银行代表都表示可以接受袁肃所提出的附加条件。 袁肃又召开了肃业公司的内部会议,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向东方汇理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进行借贷。前者一共贷款四百万,其中只需要支付两百万的现款,另外两百万则直接折算成机械设备和聘请国外技术人员;后者则借贷一百五十万现款,另外五十万则折算为引进汉冶萍钢铁厂的部分技术设施和技术使用许可。 一切敲定下来,正式合同于十月十五日签署。 到了十一月份,滦州肃业煤矿公司正式开张营业,同时东方汇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借贷款项也逐步落实下来。东方汇理银行在欧洲招募了八十多名资深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大部分是法国人,另外也有德国人和英国人。这些技术工人将会在十二月时陆续乘船抵达中国,并在上海接受一定的语言培训。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都出现了霜冻,但滦州的工业发展依然显得如火如荼。 就在十一月二十日这天早上,袁肃刚刚审批完一零一工厂定型的仿制军火图样,顺便也签署了唐海综合冶金厂的制度书,确定冶金厂定名为“北方综合冶金厂”,并专门成立肃业北方工业公司负责管理和经营。一份份文件处理完毕,忽然书房门外传来敲门声。 没有等袁肃回应,杜预已经推门而进:“都督,开滦矿务局的林主任来了,现在人就在楼下休息厅等候。” 袁肃将文件整理好,不动声色的说道:“是吗?那就请他上来吧。” 早在三个月前,滦州这边传出要成立一家新煤矿公司的消息时,开滦矿务局便已经着手开始打探更深层次的消息。当天津方面获悉这家新煤矿公司的老板居然是山海关大都督、大总统侄子袁肃后,立刻意识到这件事不能不慎重处理。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开滦矿务局频频致电袁肃,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打听消息,后来又是各式各样的试探和暗示,总而言之就是希望袁肃这边不要去争抢开滦矿务局的资源。即便是如此,袁肃同样是没有太多怨言,表示滦州肃业煤矿公司会在滦州境内开掘新的煤矿矿坑,一切都严格遵照相关程序来办。 前前后后折腾了许多时日,就在五天前,开滦矿务局总办周学熙专门写信给袁肃,希望与袁肃商谈划分煤矿市场的问题。周学熙早年是经历过开平、滦州两大矿务局恶性竞争的恶果,正是因为那次恶性竞争,直接导致公司亏损近五百万两白银,当真是重创元气。 如今袁肃如此高调的开办煤矿公司,一旦又重蹈当年的覆辙,不仅在商业上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在政治上还要忌惮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实在是两头都不讨好。 今天开滦矿务局派来专员前来,就是要与袁肃面对面商谈两大煤矿公司的市场定位。这一天袁肃已经等了很久,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跟开滦矿务局拼个你死我活,无非只是一次曲线的经营策略罢了。 杜预随即转身出了书房,没有多久便带着那位林主任来到二楼。 开滦矿务局此行派来的代表一共有三人,以林主任为首,另外两位则是英商的代表。 袁肃在书房与一行人三人见面,简单说了一些客套话,之后便相继落座下来。 林主任年约三十多岁,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他没有与袁肃过多的寒暄,直接先说明了此行的目的,然后取出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规划书,阐述了一下开滦矿务局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规模。言语中多少是带着一些威胁的暗示,意思就是一旦袁肃要与开滦矿务局争夺市场,以开滦矿务局这么多年的资本力量,加上幕后英国商人的国际关系,单凭新生的肃业煤矿公司根本是不可能有任何胜算。 “林主任,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