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1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节 (第4/4页)

日的保举电文发到南京,南京同样也无回复。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眼下都在为善后的事忙碌,显然还没顾得上这件事。

    经过一番寻思后,袁肃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先把他的计划做的更绝一些,倒要看看倪嗣冲、冯国璋二人安徽和江苏两省首长屁股还没坐稳,会不会为了两个县城来大闹一场。

    当天晚上,他下达了两项命令:一项命令是发给在淮北的陈文年,命令其立刻着手整改第三团。这项命令先是用电文传达,之后又由被保举出任淮北警备司令的郭文远带去文件。郭文远于次日凌晨走官道到徐州,再由徐州改乘火车前往淮北。

    所谓整改第三团,就是保留第三团番号之余,从第三团分出一部分兵力,成立淮北警备司令部。再以淮北警备司令部为基础,立刻就地开始扩充兵力,兵源可以从当地警察、水兵、救火营等等进行收编合整,也可以公开招募新兵。

    总之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淮北警备司令部的建制。按照第一期的预设是先招满一个团一千二百人的兵力,等到这一千两百人完成编制并配备全武器装备后,再陆续开始第二期的扩招。理想状态是淮北警备司令部有五个满编战斗营的编制,接下来便开始推行民兵制度,藏兵于民。

    袁肃还专门批给了一张五万元的银票交给郭文远明日一起带往淮北,并告知郭文远但凡在扩编期间有任何经济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立刻发电报向上请示。

    第二项命令与第一项命令一样,只不过是在淮安设置警备司令部。这边由他本人亲自张罗,情况自然要比淮北那边要好的多。

    在淮北警备司令部的编制上,情况要比淮北大有不同。袁肃考虑到淮安的经济资源价值,今后势必会成为个人势力重要的经济来源。再加上苏北有张勋,南边又有冯国璋,所面对的势力错综复杂,自然要更为小心一些。

    袁肃认为是时候体现他个人强硬态度的一面,因此在淮北警备司令部所辖兵力上,预想的就是一口气组建一个旅。当然,兵力扩充不是有钱有粮有枪就行,更重要的是基层军官的调配,以及军中系统化的构建。

    第一混成旅之所以能够一下子建立起来,那是因为麾下三个团都是早已成型的部队。凭空建军是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年半载只怕是很难成气候。

    不过他就是要先把气势打出去,好让张勋、冯国璋都知道,淮安是有一定兵力,硬碰硬谁也不想有半点好处。

    拟好了这两项命令,控制淮北和淮安的想法显然已经在走向正轨的步骤。

    对于袁肃来说,当务之急不仅是要给淮北、淮安一个合法的名义,更重要的还是在建立两个警备司令部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他知道,第一团和第二团装备有限,而且又全是清一色的英式装备,这部分分出去的兵力,只能暂时保持原有的配置。等到建制完成之后,自然是要更换为统一的装备。

    除此之外,招募新兵也意味着要补充武器装备,而且这件事不能拖,否则别说训练时没有枪支弹药制服,对合肥和南京方面同样会失去威慑力。没有枪的士兵,还算是士兵吗?

    为此,他连夜与葛金章、赵山河等人商议军火补充之事。

    第一混成旅好歹是有一批存货的,可以立刻让滦州那边将储存的汉式步枪都输送下来。然而这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缺额。在调配储存军火之外,还要立刻多方面采购军火,为了避免采购过于零散,也为了方便配置,只选择从滦州和江苏两地着手。

    滦州是第一混成旅大本营所在,有经济和人脉上的便利。至于江苏自然是近水楼台。

    第三团团长李劲夫提议,可以赶紧派人前往南京,通过贿赂和收买的办法,以最优惠的价格收购第八镇俘虏的枪支。目前第八镇虽然已经全数投降,但处于安全考虑,第二镇和江防营肯定是要控制第八镇军火,趁着还没有对第八镇进行收编之前,利用特殊的关系来采购军火,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就算没办法收购到第八镇的军火,或者收购不到足够水量,南京那边还有金陵制造局,到时候还能直接去兵工厂直接采购一批新枪。

    袁肃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当场便拍板决定下来。

    之后众人又粗略做了一个采购军火物资的预算,两个警备司令部初期所需要的军火数量,按照目前汉式步枪的市价来算,大概是需要二十万元的款项。

    袁肃这边算上出发前从滦州筹集的款项,以及在港城搜刮的款项,剩下还有十万左右的现款。毕竟部队开发的路上有所消耗,都是第一混成旅自给自足。再者军队出发作战,大部分现金也都只能换算成军粮和军火。

    “这,咱们现在还少十万元呀。而且,这还单单只是购置军火的开支,两个警备司令部组建是需要开销,招募新兵也是需要开销,新兵入营之后的供给同样是需要开销。依卑职推算,要想顺利并且尽快的完成警备司令部建制,最少得有四十万的启动资金。”李劲夫一边掰着指头,一边凝神深思的细算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