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3/4页)

收必须按时按量的上缴到国库。

    为了确保他个人的统治地位,以及对麾下军事单位、行政单位的维持,自己自然要早先做好几手准备。他目前大部分期望是放在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上面,只是这两大项目都是工期长久的庞大项目,现阶段是投入的时候,自然没办法获利。

    这几日与几位滦州本地商人走访商议,袁肃最终决定扩大“肃业公司”的业务和经营面块,在硫磺厂的基础上再成立一家“肃业化学制造厂”。按照他的计划,“肃业化学制造厂”将分为三大部门,其一是工业部,专门生产硝酸钾、化肥等常用化工制品;其二是医学部,负责生产一些西药;其三是化学研究室,主要负责化学方面的研发。

    化工产业是他早就计划很久了,除了配合硫磺厂组成军火兵工厂之外,同时也是为了普及近代化战场救援系统,利用快速有效的西药来加强和扩大军营后勤。除此之外,制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研发。

    他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只能生产力还没有创造力的国家,哪怕自己现在能做的微乎甚微,但能做一点是一点。

    化学制造厂研发部门将会高薪聘请国内外化学专家任职,国内的他会亲自安排招聘,像高顺这样曾经留洋的高材生,完全可以通过其去联系一些相关专业的校友同学。至于国外的则可以请雷诺森帮忙,甚至哪怕与英国合作成立秘密研究小组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研究结果可以双方共享就行。

    关于化工厂投建的事宜,几乎没有任何拖拖拉拉。开了两天相关的筹备会议,找了两个股东加盟,又由王磷同这个官府人员从中协助推动,第三天便开始募集资金,至于厂房也是现成的,只需要加以增设和翻新即可,预计在月底之前便能完成厂房的扩建。

    与此同时,该发布的招聘信息也发布了出去,在工资待遇方面,袁肃不仅列出了社会保险待遇,基本薪资也比业内高处百分之二十。在招揽技术专业人才方面,他是绝不会吝啬工资待遇的。这些人才不仅可以立刻发挥作用,甚至将来还能用来进行教育拓展。

    在四月下旬的时候,经过长达五个月的酝酿和筹备,滦州警察制度总算初具规模。

    关于成立滦州警察局的公文,袁肃并没有做过多的隐瞒,从开始筹划之初他便如实的向北京相关部门做了汇报,虽然期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汇报,也不是每过一个阶段就做一次备案,但大致的情况北京方面是心知肚明的。

    他很清楚大总统叔父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办人和奠基人,所以这件事毋须有太多的遮遮掩掩。而早在三月份他人还在上海时,总统府业已发下通告,批准滦州成立警察局。

    随后的两天里,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又与雷诺森以及外籍警察顾问做了详细讨论,袁肃正式决定在四月二十六日举行警察局的挂牌成立仪式。

    由于这个警察局所管辖的范围并不仅仅只是滦州,所以在名称上则被拟定为东直隶警察总署,而每个县则设立一个警察局,其他下级行政单位则按照情况或设治安所或办巡逻厅。

    第67章,国会危机

    东直隶警察总署聘用英国人詹姆斯·斯宾塞·戴姆勒为行政总监,袁肃又另行委任葛金章兼任总署总监。前者负责各级警察机构的行政和后勤工作,后者则是掌握警察的指挥权。

    警察的人事安排一部分是公开招聘,招聘时间就定在四月二十日正式开始,对参加过民兵训练者优先录取。另外一部分则是从各团抽调多余的配额人员,比如之前在山海关扩充的后勤杂役人员。还有一小部分警职官员,是由各团团级军官推荐,或者下级军官自荐,经过严格审核和相关培训之后,直接调职在各级警察机构担任官职。

    预计全辖区招募的警务人员为一千二百余人,武器装备则以是全额配备汉式步枪为基准。不过警员平常执行任务是不会携带步枪,只有在特殊需要或者上级命令时,才会由枪房领取武器。对于袁肃而言,警察同样是一支武装力量,必要是一样可以拉上战场参战。

    整个警察系统普及大约需要六个月时间,今年年底之前才能完成预计规模的建设。

    不过警察毕竟是吃公家饭,而且又不像军队那样枯燥和严格,一千二百人的名额放在东直隶八县来说根本不叫事,争先恐后报名参加者多不胜数。

    滦州这边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理,然而就在四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一封从北京发来的电文一下子打乱了袁肃所有的安排,对于袁肃来说甚至完全没有意料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情,因为之前哪怕一点点的预兆都没有。

    电文发到旅部通讯室,署名是总统府内务处。通讯室先将电文交到了恰好在营楼的陈文年,陈文年看完电报之后,赶紧派人将在外正在谈生意的袁肃叫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