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3/5页)
山海关闹灾荒时,我家都督以私人名义募集十一万赈灾款,比中央拨下来的赈灾款还要多,一分不留的全部投入赈灾。这些事报纸上都有报道过,难道还不能说名问题吗?” 关于袁肃在山海关赈灾的事情,南方报纸多多少少是有报道过,更何况过去的一年里林伯深一直都在关注袁肃的情况,自然是知道这些消息的。他今天之所以改变主意愿意见袁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清楚袁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起码不是一个反面人物。 “这些我自是知道的,可正如你自己所说,这些都是职责之内,你能做到只能说明你尽本份之职,算不得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功劳。梓镜,大总统现在是你叔父,北洋的情况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什么南北合作只不过是障眼法罢了,难道北洋真的会心甘情愿让权吗?”林伯深意气的说道。 “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听来的讹传?我曾经跟你说过,我们军人有军人的职责,就算军人政治那也是军队内部的事情,这些国家政治岂能是道听途说就能信以为真?”袁肃语气和表情都显得很认真,同时他在心里也忍不住盘算起来,莫非林伯深是收到了什么风声,又或者是遭到一行人的蛊惑,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不满情绪。 “那你实话告诉我,你此次奉命迎宋先生北上,当真一点猫腻都没有?”林伯深没有回答袁肃的话,反而口口声声的反问起来。 “这倒真是一件奇事,你问我有什么猫腻,我还要问你能有什么猫腻?国会大选是在北京举行,环宇之内人尽皆知,国内国外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这件事,即便没有大总统下令迎接,宋先生照样也要北上而去。难道现在大总统下令迎接,反而还让你们认为另有企图?”袁肃哭笑不得,不过他愈发觉得这件事另有蹊跷。 若只是单纯的怀疑也就算了,可偏偏昨天晚上他与宋教仁在长江饭店吃饭时,还发生了投掷燃烧瓶的恐吓事件。就目前而言,要么是南方政客们普遍怀疑此次盛情邀请宋教仁北上有问题,要么是这背后另有阴谋。 不过就前者而言,国民党众人似乎并没有很明显的反应。在他刚到南京和上海的那几天里,所有国民党的元老都是一副热忱的样子,就连脾气火爆的黄兴也是如此,可见“广泛怀疑论”是不成立的。 换句话说,当北方传出消息要迎接宋教仁北上之后,已经有一些阴谋分子开始谋划一场破坏此次南北合作的诡计。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是革命党内部的激进分子,又也许是北洋内部的顽固派,甚至还有可能有国外势力掺和在其中。 林伯深忽然捏紧了拳头,脸色憋着一股怒火,他很克制的说道:“袁大总统是什么人,你这个当侄子的难道还不清楚?宋先生北上组阁是要推行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到时候大总统的权力被架空,北洋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会善罢甘休吗?我看,你的叔父袁大总统第一个就不会甘心。” 袁肃说道:“仁卿,不管你怎么认为,你先告诉这些消息都是谁告诉你的……” 他现在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这背后的阴谋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人在主使!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轨迹实在是万分可恶。 林伯深没有等袁肃把话说完,厉声的打断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北洋政府暗中与洋人商议借贷,陆军部和参谋本部合谋筹措军火,你说,这是要诚心合作的样子吗?打着邀请宋先生北上的旗号,就是为了让南方诸省放松警惕,等到借贷到手、军备齐全,到时候只消挥军南下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天下终归还是你们姓袁的!” 袁肃心头一震,他记得在除夕那天晚上的国府宴会上,与陆军部的几名高级军官玩牌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明确表态现阶段外交部与五国银行团磋商是属于最高机密。从那几名军官的表情来看,足以证明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也就是说磋商的过程绝不容许有任何泄露。可是现在林伯深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他愈发肯定这件事有很大的内幕,显然是有人把北洋政府与洋人商谈借贷的消息故意放了出来,而就目前国内各大报纸的报道方向来进一步推测,这个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并不是针对全国,而仅仅是给了南方一些政党政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