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节 (第5/5页)

 到了十月八日,袁肃再次参加了洋河水库项目筹备处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就是落实各方投资者的在项目中所占有的股份,以及今后对该项目的各项职位做出清楚的界定。

    早在前几天,他已经与滦州的王磷同、王中元、何其巩等人取得联络,决定以“肃业硫磺加工厂”为基础,另行成立“肃业股份有限公司”。王磷同、王中元以及另外两位合伙人分别再投入一万元股份金,他们每个人在股份有限公司里各占百分之十的股份。

    他则从之前十一万赈灾款里取三万元出来,成为公司大股东,获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另外百分之十的股份,则以资源股的形式换算成对硫磺厂百分之三十股份的持有。

    按照股份划分来看,袁肃所出的资金并不足以获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但身为堂堂护军使获得一些特权那是情理之中。不管是王磷同还是王中元,又或者另外两位合伙人,任谁都不敢对次有什么只言片语的不满。

    此次洋河水库项目一共需要近八十万元的资金,袁肃以“肃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投资七万元,又以个人名义将剩下的六万元赈灾款全部投入。肃业公司占整个项目股份百分之十,袁肃则占百分之二十,两者当中多出来的股份被算作资源股,其道理与肃业公司股份划分一样,说白来了就是其他投资商对袁肃的贿赂。

    英商会则一共投资二十三万元,外加提供的技术资源,一共算做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第30章,执掌大权

    临榆县政府出资五万元,再加上限期免税、优惠政策以及其他潜规则为条件,获得该项目百分之十的股份。

    临榆县、抚宁县两地的士绅财主,一共出资三十九万,每个按照出资多少获得不同的股份,但合计正好就是剩下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根据此次会议讨论得出的结果,所有款项分三年三期汇入洋河水库筹备处户头,筹备处的户头将由天津东方汇理银行代理。

    会议结束之后,英商会理事长罗伯逊还专程找到袁肃,先对之前的失礼道歉,随后又借机询问关于南戴河海港项目的安排。袁肃并非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只不过比起英商会而言,中国方面的资金显然没有那么雄厚,包括自己在内,也包括其他本地士绅,为了筹备洋河水库基本上已经是下血本了。

    反正袁肃现在是一分钱都没有了,更何况他从始至终就没打算两大项目同时动工。于是在与罗伯逊的谈话当中,他如实的表示现在自己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再者南戴河海港之前已经初具规模,真要重新动工很快就能落实,所以不急于一时。

    他给罗伯逊做了一个表示,等过完年之后自己会着急所有合作伙伴,专门就南戴河海港项目举行一次讨论会议。

    到了十月中旬,难民的情况基本上可以算是完全稳定,洋河水库项目所招募的工人陆续办理入职手续,转移到洋河附近已经修建好的工棚里入住。至于其他没有被招募的难民,从人数上来说依然有很多,但也都陆陆续续开始自己散退。

    洋河水库这个庞大的项目最大的作用不是解决一万三千数量的就业岗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以修建洋河水库这个大工程为主心,连带着能够拉动许多下游供应商得到发展,比如石料、木料、水泥、铁器、铜器、钢器等等。

    这些行业得到发展,多多少少都会增加劳动力的输入。而又有什么能比招募难民更划算、更实惠呢?但凡得到洋河水库项目合同的工坊、公司,立刻会在当地展开招聘工作,毕竟虽然难民的劳动力比较廉价,可这些受苦多日的人们也有不同的情况,理所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优先招募一些条件好的人。

    一来二往,聚集在山海关附近的难民每天都在减少,几乎再也看不到昔日那种人山人海的情况,也看不到庞大的难民聚集地。随着情况的好转,官府开办的赈济所和粥厂数量同样在陆续关闭。受困三个月的山海关,正在一步一步恢复正常。

    在赈济工作上,袁肃很快又制订了最后一批疏导计划,决定在本月月底开始给剩余盘踞的难民们派发钱粮,疏导这些人返回故乡或分流到其他地方去。当然,这件事他不必再亲力亲为,自己把所需要的钱粮清点清楚,全部委托到县政府,由县长吴立可负责执行。

    连续大半个月的时间,总算将局势彻底控制下来,而该投入的事业也按部就班的展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