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节 (第3/4页)
明,再加上袁司令到任一来脚踏实地、尽心尽责的处理赈灾公务,民间自然而然就相信这个传言。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们来说,他们除了扼腕叹息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反应。但是也有一些人们显得情绪异常激动,袁肃负责处理赈灾事务,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化解拥堵在山海关外的难民,吴承禄非但不协助处理灾情,相反还克扣赈灾物资,现如今还公然“绑架”赈灾司令。 往大的方向来说,这是倒行逆施的极致表现,是任何公义所不能容忍的;往小的方向来说,难民问题一天不解决,本地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也无法恢复正常。 不仅如此,临榆县的一些士绅们对此事也颇为关注。这些士绅之前都与袁肃有密切接触,关于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袁肃早已经与这些人签订了合作协议,有的是出资方,有的是代理经营方,也有一些代办采购原材料。 袁肃若是出了事,这两大项目必然会告一段落,对这些士绅利益上的损失不言而喻。 一听到风声之后,这些士绅或托人打听,或者亲自赶到县府询问吴立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袁司令到底是什么情况?吴镇守又是什么意思? 事发当天,整个晚上吴立可都没能睡得好,在次日早上听说吴承禄把袁肃扣押了之后,更是心惊rou跳。要知道他可是特意派人去通风报信了,袁肃若是连夜逃走倒好,事情反而落的一个干净。可现在袁肃还是被吴承禄抓住了,万一吴承禄查探到县府这边曾有人去通风报信,那岂不是自掘坟墓! 战战兢兢熬到第三天,不管是袁肃的人还是镇守使的人都没有找到县府,吴立可好不容易可以稍微松了一口气。等到县里的那几位士绅们急急忙忙跑来打探消息,他心里也不好过,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是袁肃一手cao办,现如今袁肃人被抓了,只怕这两大项目又要化作泡影。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他都真心希望能办好这两个项目,要说袁肃什么都好,偏偏就是野心比天大,这下还能怎么办? 在府上与这几位士绅们喝了好几盏茶,士绅们又是哎声叹息又是焦虑不已。在他们心里这两大项目可是板上钉钉的好买卖,哪里知道钉子刚订好,却发现板突然没了,就好比夹了一块肥rou送到嘴边突然滑落。换做谁都有难以割舍的遗憾。 吴立可本不想继续招待这些士绅,可偏偏这些人就是坐着不走,他也只好陪佐一侧。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起了一个头,大家的话题从叹息直接转为了埋怨,认为这件事吴承禄做的实在太过分。他们多多少少是知道袁肃的别有用心,可毕竟袁肃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付诸行动,这段时间对方只是一味心思埋头赈灾公务,吴承禄倒好,不由分说就把袁肃绑了,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袁司令可是大总统的侄子,吴镇守如此乱来,是不是太托大了。” “就是,就是。不过,说来吴镇守也没什么本事,说不定一时脑热想不开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只怕过不多久还是要把人放了的。”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咱们的生意还指望袁大人照应呢。” 众人有了埋怨之心,很快也演变出怨恨之意。吴承禄向来什么事都不管,这一点虽然给本地士绅阶级带来了一定好处,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人就是这样,一旦眼前出现了更多的利益,自然不会再回首过往的种种。 这些士绅们只知道袁肃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甜头,理所当然的在心里会向着袁肃。 大家七嘴八舌的又开始议论,而这次议论的则是吴承禄各式各样的劣迹。 吴立可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抢着来转移话题,只推说自己会抽空去镇守使仔细打听,最后硬着头皮说还有要事需处理,仓皇的把这些客人都送走了。 城中热议的舆论是吴承禄万万没有料到的情况,在他看来如果只是一些平头百姓私底下讨论的话,倒是可以不理不睬,可偏偏其中还有那些士绅大户人家。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他太过放肆,不尽心尽力的去赈灾,反而为了自保而逮捕堂堂大总统侄子、赈灾总司令,稍微闹大一点这就是谋反的重罪。 “谋反”这个词一直是压迫着吴承禄心理上的重担,就算他现在扣押了袁肃,可是又不能把袁肃怎么样。若是就这样把袁肃送到北京去接受调查,中央只要稍微派人来临榆县实地考证一下,很快就会知道情况大有不同。 老百姓们的众口一词比起一个镇守使的片面之词,孰重孰轻几乎不需要任何犹豫。 再加上袁肃有大总统侄子的身份背景,哪怕想要收买中央的官员都很困难,又有谁会冒着同罪的风险来得罪大总统的人? 吴承禄在镇守使署衙后厅上踱来踱去,连隐隐发作的烟瘾也无暇理会,他脸色黑沉,心神不宁,心想着这个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