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节 (第4/4页)

洋人的关系,重点是在谁能利用洋人的关系来推波助澜。

    一番冗长的沉默过后,袁肃忽然笑了起来,不置可否的反问道:“吴大人,难道你认为吴承禄不应该为这件事负上责任吗?”

    吴立可怔了怔,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若是从法纪上来说,吴承禄确实有罪,而且还不止吴承禄有罪,就连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临榆县大大小小官吏都难逃其责。然而若是从惯例上来说,这次灾情根本算不上什么撼世大灾,关起门谈这件事的时,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略略停顿了片刻,袁肃很快又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似认真又非认真的说道:“如果换做我是吴大人你,我现在是不会考虑山海关镇守使的前景,而是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

    吴立可喉头哽动了一下,额头又忍不住涔出汗渍,一方面是天气渐热,另外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的焦动。过了一会儿之后,他才用凝重的语气开口说道:“袁大人所言极是,自身难保岂有多余的心力顾及他人。”

    袁肃罢了罢手,煞有其事的说道:“吴大人这话说对了一半,说错了一半。‘自身难保’也要具体看是什么时候。不妨与吴大人直说,此次袁某主持赈灾,前前后后协助cao劳的就只有吴大人一人,至于另外一位吴大人,整日只知道捧着一杆大烟枪,凡事不仅没有主见,更是毫无作为。”

    听到这里,吴立可心绪稍有安慰,他此次前来除了想弄清楚袁肃具体的打算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确定个人处境。

    虽然前阵子他多多少少意识到袁肃是在有意拉拢,更何况以袁肃的口气断然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斩草除根”,要想除掉镇守使吴承禄,没有本地势力的支持哪有这么容易办成?不过,他还是要听到袁肃亲口的承诺,这样才有一个心理上的保障。

    “有袁大人这番话,在下心里甚感欣慰。吴某在临榆县任上十多年,一心只懂得理清楚分内工作,至于其他种种大多是不敢奢望。只是常言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袁大人何必要把这件事处理的如此认真呢?”

    “吴大人,昨天晚上我收到下面送上来的一份统计,在过去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关口饿死的难民人数超过两千人。这两千的数字尚且还是有记录的,我相信真实的数字远远不止两千。这可是人命,不是钱也不是粮食。”袁肃义正严词的说道。

    “这……”

    “你莫不是要告诉我,死千把人的事根本不算事?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人命关天’四个字,我且问你,什么叫人命关天?”袁肃咄咄逼人的追问道。

    “袁大人,这个道理在下是明白的。只是……”吴立可支支吾吾的说道。

    第90章,拉拢进退

    “吴承禄隐瞒灾情,居心何在!说句难听的话,他早点把这件事上报到北京会掉他身上的一块rou吗?到头来这件事还是要上报到北京,这期间他又折腾出什么东西来,说白了也就是用这数千人的性命延缓了北京下来的责罚。批评而已,犯得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袁肃语气由弱渐强,说到最后时甚至有拍案而起的冲动。

    “袁大人教训的是,千不该万不该,都是吴镇守一时鬼迷心窍……不过……袁大人,您或许还不清楚吴镇守的背景,此人能在山海关把持这么多年,并非是没有门道的!”吴立可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当然知道吴承禄的门道,他不就是段总长的外亲吗?”袁肃好整以暇的说道。

    早在几天前,他便已经派人去详细打听吴承禄的出身,既然要做大事,自然不能忽视细节。更何况,之前北京下达命令委任他出任前线赈灾总司令,那时自己就意识到这件事有几分蹊跷。上面没有及时对山海关一众官员赈灾不利进行惩处,相反还请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来主持大局,十之八九就是要保住吴承禄。

    根据调查的结果,吴承禄是段祺瑞正室吴夫人的族亲,论辈份是吴光新的叔叔,也是段祺瑞的舅亲。而且吴承禄混迹官场的时候,段祺瑞还在德国留学。尽管吴承禄是老字辈的人物,可终归时过境迁,现如今反倒让自己的外甥成了中央首屈一指的大员。

    至于吴承禄早年是否曾经帮助过段祺瑞,又或者段祺瑞掌权后是否帮助过吴承禄,眼下尚且不得而知。总而言之,吴、段终归是亲戚,而吴承禄能在山海关坐镇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肯定是有沾段祺瑞的光。

    不过即便如此,袁肃从始至终也没有怕过吴承禄,他知道吴承禄与吴夫人是族亲,但其中还是隔着一段距离,并不能算是很近的亲戚。再者此次吴承禄确实犯了极大的过错,这种过错放在前清那会儿可能会不当作一回事,现在若是没人声扬也会不了了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