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节 (第3/4页)
了一下,其中免不了添油加醋,表示山海关现在局势危急,自己必须立刻动身出发。 “这里就暂由王大人和克之你们负责,无论如何尽可能多筹集一些款子,实在不行拍卖结束之后再留这些人吃一顿饭,晚上举行一场直接的募捐活动。”袁肃言语严肃的交代道。 “袁大人今天就要走?”王磷同显得有几分诧异。 “没办法,北京刚来的电报,山海关那边现在交给我负责指挥,责任重大,不容有失。”袁肃表情有几分无奈,语气却依旧是一丝不苟。 “大人放心,今日所募集的款项,卑职会在两天之内全数兑换成口粮,尽快发到山海关。”何其巩没有多说其他废话,他干净利落的做出了承诺。 “你办事,我放心。我去山海关之后,旅部这边要仰赖克之兄你多cao劳一些,若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大可去寻王大人商议。王大人,滦州这边还得由你多担待担待。”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袁大人放心,在下与何大人必能同心协力做好后勤工作。”王磷同煞有其事的说道。 交代完毕,袁肃又与张举人、王中元、陈老爷以及各县县长等人简单话别,张举人倒是千叮万嘱一定要安抚好百姓,有什么需要尽可发电报回来知会一声。一番寒暄感谢,袁肃带着杜预和警卫员匆匆忙忙的离去了。 所有宾客都看到这一幕,起初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袁护军好端端的怎么突然离开了?随后在何其巩、王磷同、张举人等人的解释之下,大家这才知道山海关出了急事,袁护军必须立刻发兵前往主持大局。 一方面是对袁肃任劳任怨、尽忠职守的感叹,另外一方面又是对山海关告急的担忧,在场所有人都觉得今天无论如何是要出一份力,要不然山海关那边有什么闪失,必然会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结果。 在角落与众人外国宾客坐在一起的陈安洁此时脸色有几分忧郁,从袁肃与众人告别开始,她的目光便一直盯着这位年轻的将军,直到对方头也不回的走出大门。 身为上流社会的社交名媛,她见过的男人自然多不胜数,而应付这些男人也早已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无数被誉为“上流精英”的人物都轻而易举拜服在自己的石榴裙之下。 她看得出来,袁肃在看自己的眼神是有那种“男人的欲望”,无非只是故意表现的冷漠。 这样的人她见过很多,也不在乎袁肃这一个,只不过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拆穿一个男人的伪装,看着这些人没有伪装的男人是如何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她相信,不管袁肃能够装到什么时候,迟早都会落入自己的手掌心。 一念及此,她嘴角露出一个又冷又妖的笑容,就像绽开的罂粟花一样摄人心魄。 第81章,行营布置 七月下旬的天气渐渐有所好转,然而当火车开进临榆县境内时,天空犹有几分薄雨。天空与地面被雨雾连成一片朦胧,整个人间彷佛变得无比潮湿和难受。 因为山海关灾民拥堵的缘故,整条京奉线铁路都陷入半瘫痪状态,就连津榆线也显得十分冷清。途径滦州开往关外的火车大部分都停运了,袁肃是临时从唐山抽调了十几列车皮开到滦州,然后安排第一团分成两批次登车前往山海关。 做为由内阁总理亲自任命的前线赈灾总司令,袁肃义无反顾的乘坐第一趟列车上路。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于今日总算抵达了山海关所在的临榆县。 如今临榆县火车站已经被全面戒严,关内的火车出不了关,关外的火车进不了关,而沿着铁路往路不出二十里地就是关外难民聚集的地方。官方一方面要保护铁路的安全,另外一方面还要保护城镇的安全,最担心的莫过于难民沿着铁路闯城。 在火车站附近不仅有山海关镇守使的巡防营,也有从北戴河调遣过来洋教区巡捕和各国所谓保护侨民的驻军。尽管巡捕大部分是聘用的中国人,各国保护侨民的驻军也都不算多,可在中国人的地盘上看着身穿五颜六色军装的外国人跑来跑去,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滋味。 陈文年和镇守使吴承禄、临榆县县长吴立可等一众人一大早就来到火车站,北京的命令和滦州提前发来的电报,他们早在昨天便已经收到。就算没有北京的命令,以袁肃护军使的级别也远远高于镇守使,前来迎接是在所难免的事。 袁肃在警卫员的陪护之下走出了车厢,赵山河则带领团部军官前去指挥士兵们到站台上集合,车站的帮工连忙上前协助后勤人员卸载物资。 陈文年、吴承禄等人快步迎上前,与袁肃见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