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节 (第3/4页)

点九二毫米,后者的口径是七点七毫米,注定是无法统一配弹。

    李·恩菲尔德步枪口径同样是七点七毫米,它的特点就是开创了世上绝无仅有的短步枪理念,枪身长度是介于常规步枪和卡宾枪(骑兵枪)之间,很适合在一定规模的堑壕战中使用。此外,该枪还有两个足以称道的优点,一是双层弹匣供弹,二是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p.lee)发明的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

    闭锁式旋转后拉枪机的特性就是拉栓上膛的速度非常快,配合双层弹匣的十发子弹,可以提供持续并且迅速的火力输出。

    然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所有优点,也恰恰是它所有的缺点。因为特定的枪身长度,使得步枪一旦安装上刺刀就无法精准射击,而且在白刃战中也不如常规步枪有优势,而事实上上在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历史上,几乎很少有士兵安装刺刀。

    双层弹匣与闭锁式旋转后拉枪机,在提供快速输出的同时,也使得交替火力十分困难。毕竟这个年代不像是二十一世纪,士兵可以携带多个备用弹匣。一旦士兵打空了子弹,必须卸下弹匣来装填子弹,比起用弹捎五发子弹一装填的步枪来说,自然要慢了许多。

    更何况,射击速度越是频繁,子弹消耗越是快,后勤压力也越是沉重。

    不过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袁肃之所以下定决心跟英国人合作,彻头彻脑的更换英式装备,一方面英式装备确实在质量上有优势,另外一方面是他决心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好好的玩一把稳赢不输赌局。

    他很清楚,无论是做为一个军阀还是一个政客,要想获得最快速度的发展,免不了是要借助西方列强的资助。他也很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前和战后的局面,协约三国与同盟三国在战前的军备竞争可谓是近乎疯狂的行动,不管是了开战准备还是为了威慑敌方,两边都是抱着宁滥勿缺的态度来办事。

    正是因为这种紧张的国际关系,他才能够如此轻易的获得英国的支持。而这场战争最终是协约国获胜,到时候自己也能利用与英国人的关系,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廉价大批购买战败国德国的机械设备、军备武器,再比如向德国倾销食品、衣物等等。

    在讨论完这些基本的军备赞助之后,袁肃还额外的向理查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英国方面能够再赠送四千套铜制头盔。

    英国最著名的头盔当属mk2型钢盔,也是被俗称为“农夫盔”的大盘子形状头盔,只不过钢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陆续衍生出来,而现在各国军方压根没有钢盔的概念。如今各国军队的头盔基本上都是铜制,而且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

    对于袁肃的要求,理查德等人感到很疑惑,无端端怎么突然想到索要一批铜盔?英国军队目前已经没有在装备这种又沉又闷冬天还冰凉的金属头盔,也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出于礼仪的需要才会少量使用。

    袁肃仅仅解释他想要自己的部队显得与众不同,彰显与英国方面的友谊,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日后英国军事顾问指导教练的尊敬。

    这番冠冕堂皇的话一时让理查德等人分辨不清,但考虑到铜盔已经是英国军队淘汰的装备,从库房里提调四千顶来送给中国人也无不可。反正对于中国人奇怪的思想,西方人早已司空见惯,于是并没有太计较这些,当场便答应下来。

    袁肃要这批头盔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蛊惑手下,到时候只说这头盔是可以抵御子弹保护头部的装备,任士兵们也不会怀疑什么。实际上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再先进的钢盔也是不能抵御子弹的射击,只能防御弹片或者跳弹的伤害。从近代开始,军用头盔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予士兵心理安慰罢了。

    在这份合约里英国人所获得利益,除了可以任意投资海岸线、受聘担任袁肃的军事顾问、警政顾问之外,还有一些只单方面对袁肃交代的隐性条款。这些隐性条款就是确保在合约期价英国人受到特别惠顾,中方需要承担英方人员的人身安全责任,同时在处理一些律法问题时要优先基于“最惠合作原则”。

    在袁肃看来,所谓的“最惠合作原则”也就是变相的领事裁判权,只不过是属于潜规则、不成文条款这样的形式。换句话说,英国人倘若在东直隶护军使辖下做出违反乱纪之事,袁肃应该酌情处理,而不是依法处理。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条约,但好在并不是真正的领事裁判权。更何况有得到必然也要有复出,英国人断然不可能平白无故当冤大头。

    快到十一点钟时,所有该修改的条文当场都做了修改,袁肃与理查德正式在两份副本合约上签署名记。象征式的交换了合作协议书,又郑重的握了握手,双方总算确立了合作关系。

    中午,袁肃邀请理查德等人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酒楼吃饭,午餐过后众人又回到了旅部大院。虽然合作协约签订了,但彼此之间还是要了解执行的进程安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