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2/4页)

    何其巩理解袁肃的想法,同时也对袁肃请他们来对这件事做参考感到欣慰,于是他站在袁肃的立场上晓情动理的劝说了一番陈文年。

    陈文年坚持了一阵,发现袁肃心意已决,何其巩和赵山河也都没有异议,最终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既如此,我也只能希望这件事能顺利办成,万万不可有任何后顾之忧才是。”

    第55章,前往保定

    在六月初的时候,袁肃总算接到了第二镇总镇发回的电报,与他所料的并无任何差别,第二镇总镇批准了第一混成旅更新军备的申请,不过却强调所有更换、增置的军备需要如实进行上报,包括更换了多少支枪、什么型号的枪、旧枪又是如何处理等等。

    由此可见,总镇对下属部队随意购置军火还是有一定严格的管理。

    这些要求对袁肃来说并不算是麻烦事,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囤积过多的军火,第一混成旅缺多少枪就补多少枪,合计绝不会超过四千数。至于他额外购置军火用作预备役方面,则全部算在地方政府的名义下,自然是不会上报上去。

    虽然得到了总镇的许可,不过袁肃并没有立刻开始增添军械,最多只是让后勤部门先去采办军需物资。他的心思还是放在与雷诺森合作的事情上,只要这件事谈妥了,第一混成旅的军备不需要自己过多cao心,英国人自会送货上门。

    关于与英国人私底下谈判合作,他暂时不打算向上面汇报,毕竟自己的大总统叔父不喜欢擅自跟洋人勾搭。更何况,他很清楚这次与英国人签订的合作条约,很多程度上都属于外交问题,绝对轮不到一方护军使妄自定夺,一旦报上去非但会搞砸这件事,更会引起大总统叔父的责骂。

    他计划尽量让这件事低调办成,等利用洋人渐渐壮大自身势力之后,到时候就算东窗事发上面也会有所顾虑。而洋人在东直隶沿海投资开发的举动,料定他们自己也会办妥所有手续公文,引进外资大办实业终归不是坏事,不会有人胡乱猜疑。

    到了六月五日,彭加勒专程从天津赶到滦州,将之前承诺的五百支汉式步枪送到第一混成旅旅部。袁肃很客气的迎接了彭加勒,又派人把枪械先送到军火库,等过些时日再安排这批枪支的分配问题。

    彭加勒此次前来自然不是单纯为了送枪这么简单,如今袁肃荣任东直隶护军使,今时非比往日,自然应该为了日后的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

    袁肃在对待彭加勒的态度上还是老样子,表面上客客气气、热情洋溢,背地里却多有提防的心思。他不管彭加勒是否知道自己正在与雷诺森商谈合作,也不管英国和法国就东直隶海岸线的战略意义是否达成共识,总之合作是双边性的,谁开出的条件有厚自然就与谁合作。

    同样是在这一天傍晚,旅部通讯室连续收到两封从保定发来的电报。

    不过袁肃直到深夜从听风小筑返回旅部大院时,这两封电报才转交到他的手上。先看了一眼电文的启头,一封是来自陆军预备大学堂,自然是就上次袁肃询问第二期毕业学员分配情况的回复,而另外的一封却是来自直隶总督府。

    他没有急着拆看陆军预备大学堂的电文,反而对直隶总督张镇芳突然发来一封电文感到好奇,自己的第一反应会不会上面又有什么新动作,这位表叔叔提前来知会一声。想到这里,他立刻先过目了一遍总督府发来的电文。

    看完这份电文后,这才发现原来是虚念一场。

    电文的内容是张镇芳接到大总统的命令,从今年九月开始,“总督各省军务”改制为“督理各省军务”,废除旧时总督同时兼管军务、政务两项大权,只允许都督负责军务一项职权。今后各省另外再增设省长或者省民政长一职,专门处理省内政务工作。

    改制之后,张镇芳将调任河南都督,由冯国璋替代出任为直隶都督。这段时间总督府正在忙着交接工作,而张镇芳本人预计会在本月中旬先行南下开封,打点好都督府的一应物需。

    张镇芳在这份电文里什么都没有交代,仅仅就是说了自己将离任这个事。不过袁肃却是心知肚明,好歹在直隶任上也有一、两年的光景,不管有没有做出什么实际政绩,可为官者总是喜欢贪慕虚荣,若是在离任之际能有众多属下赶来相送,那就显得很有面子了。

    身为张镇芳认可的表侄子,再加上之前多次承蒙张镇芳照应,袁肃还是愿意遵守这样的礼节。此去保定有火车来往,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决定下来之后,他继而打开了陆军预备大学堂的电报,自己上次发去的电文并没有直接提到第一混成旅需要分配军官,只是以询问的口吻打听了一下第二期毕业学员的出路,是否有留校任职者或尚待分配者。

    通常来说,留校任职的毕业生当中有一部分是出于没有谋到好去路的原因,留校任职虽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但总得来说中规中矩,多多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