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4/4页)

成旅,所以排列上才被冠以“第一”混成旅的番号。

    不过这些都只是闲杂小事,按照戴寄山描述陆军部的意思,他倒是觉得自己这个旅更像是第二镇下面的一支独立旅。

    “了然,这件事纵然戴大人不提点,袁某一样不会怠慢。说来,对于这次大总统亲命擢升护军使,实在有颇多费解之处,大总统虽说是我叔父,可向来并不是任人唯亲的做派。不知戴大人可否指点一二?”袁肃转而问道。

    “呵呵,袁公子太抬举在下了,在下只不过是奉命行事,至于上面究竟是何意图,岂容在下胡乱猜测。不过袁公子单管放心就是,此次是冯将军和段部长一起cao办袁公子的任命和番号之事,我北洋之冯狗段虎二位大人都没有异议,其他人自然也不敢有异议了。”戴寄山煞有其事的说道。

    袁肃知道戴寄山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不过想来也是,以一个军衡司次长的身份又能揣测到什么更深层次的意图?

    当晚,袁肃率领司令部一众军官,又邀请了王磷同、张举人等几位滦州士绅,陪同仪仗使团一起到听风小筑设宴庆祝。张举人原本不太愿意长途跋涉的进城,更何况又是晚宴,必然要留在城中过夜,但考虑到这是袁肃升任护军使的大好日子,无论是礼节还是关心都应该出席这次宴会。

    袁肃名正言顺成了手握一方大权的要员,昔日人前人后的王磷同,如今身份地位自然也有了变化。之前对滦州豪绅们畏手畏脚,整天还得看他人脸色行事,这一州之长当的确实窝囊,现在士绅们都知道他是为袁肃办事,有袁肃这座大靠山坐镇,风水总算轮流转了。

    在这晚的宴会上,王磷同表现的十分热情,俨然就好像成了宴会的主持人。

    当然,做为在官场打滚这么多年的老人精,他同样很好的把握一个“度”,自己要做出来的样子是给在场士绅们看,而不是喧宾夺主。

    第47章,军政会议

    到了四月底,第二镇第一混成旅司令部的建制逐步落实下来,下属各级军官也都陆续接到正式的委任书和军官证。之前被视为乌合之众、无名有实的部队,直至今天总算完成了改头换面,不仅有光鲜的番号,还有似锦的前程。

    在四月的最后一天,陆军预备大学堂发来一封电文,通知袁肃受到参谋本部特别嘉许,破格获得正式毕业资格。而就在这天傍晚时,邮局将一个牛皮纸包裹送到司令部大院,里面装着的正是预备大学堂颁发的毕业状和其他相关的文件。

    袁肃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能用时来运转来解释最近半个月的遭遇,升任护军使已经是一个意外,没想到连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学堂毕业也能办妥,这两件事总算是圆满了这段时间的所有念想。

    他现在不仅是陆军大学的正式毕业学员,还是堂堂镇守一方的护军使,这样的身份背景绝对可以列入北洋内部史无前例的事迹。二十出头,刚从军校毕业,手握一个混成旅的兵力,东直隶护军使,这些字眼加在一起只能说是一个奇迹般的际遇。

    然而,他同样有一种觉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前自己没有官方身份,也就不在乎所谓的责任。现如今一下子成了有名有实的一方大员,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待。在其位,谋其政,他现在必须肩负起责任。

    在第一混成旅前期建制逐步落实之后,袁肃召开了上任护军使以来的第一次军政工作会议,三个团团长、六个县县长以及旅部所有要职军官,全部到场参加会议。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会议,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规格必然会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舆论普遍聚焦关注,会议上任何人的发言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的传播。不过袁肃在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并没有透露任何风声,甚至派到各县各团的通知书上,也没有任何严肃的字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到滦州谈一谈近况罢了。

    像二十一世纪人民群众普遍具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但大部分人却仍然看不明白“各大工作会议”报道的究竟是什么,更别说民初时期民智未开,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去造势完全只是一场浪费。在军政工作上,袁肃是坚持务实主义,等有了成果再大肆宣传岂不更好?

    会场定在谘议局会馆,会期前后一共为三天时间。

    在这次军政工作会议上,袁肃将军事和政事一分为二来进行会议,只有涉及到一些必须军政搭配的问题时,才会两头一起来安排讨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