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节 (第4/4页)

时局论”,定题为《务实论》。

    事实上“时局论”对他而言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命题考验的是对时势的认知,但又缺乏必要的方向限制,所以到底该认知哪一方面是一件很难琢磨的事情。再加上胡龙骧在电文里的“提示”,很显然参谋本部是故意借这次策论考试来考验学员的某些态度问题。

    为了不冒险踩进雷区,袁肃这才决定写一篇关于中国政局和官场现状的策论,主要阐述大革命之后的人心浮躁虚伪、暗流涌动不止,以及间接的暗示出在表面上完整的国家背后,隐藏着极其严重的军阀割据隐患。

    《务实论》的主要论据就是因为国体的变动,导致许多旧官僚和伪革命家浑水摸鱼,或附庸地方军阀,或假借革命之势占地为王。而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只懂得贪赃枉法、鱼rou百姓,根本不肩负起职位身份的责任。这些现象实际上正在从一种政治模式快速的转变成一种势头风气,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官员变得腐败无能,国家由上至下会毫无作为、毫无公用。

    第9章,玄机暗喻

    在提出现象的同时,袁肃也没忘写出了改善治理的办法。他并没有抓住军阀割据、官场腐败的问题大做文章,毕竟这些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就算北洋内部的几位大人物,同样是手揽重兵、公权私用,犯不着在这一点上得罪太多人。

    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出“务实”一说,提倡从精神层面改善国内政局虚伪浮躁的一面。这样虽然下笔不重,甚至连这篇策论的本身看上去都是满口虚言,可一则能顺理成章的带出该说的话,二则又不用显得自己太过“极端”。

    总的来说,这篇《务实论》的论点是假,主要是借旁敲侧击的手法,来把国内现状危机一一点破一下,顺便还通过“务实”鼓吹中央集权,以中央政府的强势来克压地方政府的强势,从而消弱地方割据日益严重的局面。

    第一篇策论成文之后,袁肃又花了一个钟头的时间反反复复斟酌修改,不光是为了检查错别字,同时还是将修辞手法、辞藻之类尽量归置合适。

    为此,中午的时候他甚至没时间前去食堂吃饭,完完整整修改完毕时,一看怀表早已过了一点钟。食堂的伙食供应制度是他亲自拟定,过了时间那就没东西可吃,自己可不会坏了这条规矩。反正此时此刻精神奕奕,随即又提笔开始撰写第二篇“军事论”。

    军事论对袁肃来说要简单的多,不仅有命题方向,而且身为军人又是分内之事,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不过,若仅仅是为了混一个合格,那自然是十分简单,只是他要的不仅仅是合格,而是能够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好在穿越来到这个年代之前,他曾经在军队里担任过士官,后来兵役结束后才转业去当刑警。无论是在军队担任士官还是后来转业为刑警,这两个身份对这次策论都有不少的帮助,自己相信以二十一世纪超前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足以写出一篇颇具超然的策论。

    袁肃将军事论的题目定位《欧游练兵考》,虽然他没去过欧洲,不过现如今军队保送出国留学的军官多不胜数,随着洋人的到来也带来了不少关于西方国家的书籍,要解释这篇策论题目并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命题方向限制在练兵上面,不过袁肃昨天晚上经过生死熟虑,决定还是要在策论里面点出目前中国军队的弊病之处。

    《欧游练兵考》的核心思想是“练兵的体质不如练兵的素质”,他列出日本、英国以及德国三国士兵的基本情况做为比较,此三国士兵除了有丰富的训练项目、训练条件和训练环境之外,同时还注重于士兵行为规范和文化教育。

    素质是一个笼统词,它并不仅仅是指文化程度,也包含体能和思想境界。中国经历五千年封建的积淤,民智狭隘难开、民生艰苦困难、民心消沉自封,从根本上已经很难与列强国家相匹敌。再加上如今政局混乱,地方军权日益庞大,对征兵和治兵都缺乏严格要求,将领只知贪污奉承,士兵只求喂饱果腹。

    在文章中,他甚至毫不遮掩的大胆放言:今日之国军,将懂内战而不懂御外侮,兵可内战而不可守国疆。

    这句话表面上来看只是一腔热血的愤慨之言,却也是故意预示国家军阀混战即将展开。

    要想练就强大的军队,就要从士兵的根基抓起,培养士兵的思想和观念,肃清军队内部不良风气。同时提高军营生活质量,杜绝歪风邪气和懒惰消极的习惯;每一餐让士兵都吃饱,军饷都能拿足;新兵训练结束之后,亦要坚持营中每日cao练,正所谓一懒俱懒;将不正则兵不直,务以军法来振军纪,以军纪来树军风。

    事实上贯穿全篇的许多内容,放在时下国情来看都是不能实现或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策论的总体思路还是在讲究“务实”,凡事一步一步的来,大部分军队不能执行,那就从小部分可以执行的军队先开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