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3/4页)

官因为参与起义而被临时拘禁,现如今则留在标部当值。

    在袁肃的鼓励之下,杜预和孙连仲二人也都列入学员名单之中。

    随营学堂的教学设施方面,何其巩同样全部准备妥当,他的办事原则很简单,尽量用现成的东西,从教室的布置到铅笔纸本等等,几乎没有花多少钱。反正在袁肃的印象之中,何其巩是没有找他支要过任何费用。

    袁肃倒是从何其巩那里借看了一下课本资料,不管是何其巩自己用的,还是为学员们准备的,一律全部是手抄本。看到这里时,他不由的更加佩服何其巩,抄录这多的课本资料那可不是区区费力费时那么简单,千篇一律的复写可是十分枯燥的事情。

    当他毫无掩饰内心情愫的向何其巩表达感谢时,何其巩却是显得很轻松,淡然自若的笑着回答道:“这些都是小事,我只当用来练字就打发过去了。”

    第96章,保定催电

    正月十五对于袁肃来说是一个繁忙的日子,以至于早上都没能来得及去督练公所带队晨跑。传统意义上元宵节这天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天,原本意味着一切都该回归正轨,可正是因为一切回归了正轨,许多之前被耽搁的事情一下子集中扑面而来。

    尽管同样是传统佳节,不过袁肃没有打算再让士兵们过元宵节,在他看来节日其实也是一种消磨意志的因素,过一个春节可以算是尊重传统,而其他节日能省则省。

    早晨洗漱完毕推门而出,正准备去后勤处领马前往督练公所的时候,杜预却迎面小跑而来,将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送到了袁肃手里。春节前夕标部总算配备了一套新的通讯设备,总算解决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通讯障碍。

    此时天色才蒙蒙发亮,连霜雾都还没有散去,很显然这封电报肯定不是即时发送的电报,最有可能是昨晚发送出来,却因为线路中转而延时到现在。这个钟点的光景,邮电局都还没开门营业,谁会那么有精神起来这么早发电报呢?

    袁肃先看了一眼电文的封皮,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些字,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对站在自己面前的杜预问道:“上面字是你写的?”

    杜预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打哈哈的说道:“是,是卑职写的,本来是通讯处李大人来写的,不过卑职想多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巩固学到的东西,所以让李大人交给卑职来写。写的不好,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肃脸上的笑容透露出欣慰,他点着头说道:“字是不好,但是你有这样的上进心却是非常好。无妨,以后多写多练,肯定能像何克之一样写一手好字。”

    他说完之后,仔细辨认了一下封皮上东倒西歪的字,倒是能看出电报是从保定发来的,发报时间果然是昨天傍晚七点钟。

    在没阅读电文正文之前,他倒是希望这封电报是张涵玲发给自己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张涵玲的电报可比从保定任何一个方面发来的电报都好。可是在打开电报阅读了一遍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弱下来,甚至还微微皱起了眉头。

    杜预看到袁肃脸色明显的变化,小心翼翼的试问道:“袁大人,发生什么事了?”

    这份电报是陆军预备大学堂发来的通知,二月下旬的时候陆军预备大学堂正式接到袁世凯的命令,由保定迁移到北京办学。目前学堂方面正在陆续搬离,一部分设施和学员早已经转到北京去了,预计在今年年中之前会完成所有搬迁工作。

    总务处再次催促所有在外见习的学员军官尽快返回学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员们处理学堂搬迁过程中的繁琐事务,比如私人物件,又比如课程科目的变动等等;另外一方面是春季的毕业考核马上就要开始,第一部分考核定在三月底,另外的考核则另行通知。

    袁肃留意到电报的落款并不是署名学堂的教育机构,而是教练所总办胡龙骧,也就是说电报是胡龙骧以私人名义发来的。胡龙骧是军谘府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前身)第一期毕业生,如今在参谋本部第三局任职,同时兼任陆军预备大学堂教练所总办。

    袁肃并不是很了解这位学长的情况,不过能特意在元宵节前一天发来这封电报,可见对方算得上是一个有心人。

    他在电文内容里面还留意到一些一笔带过的信息,胡龙骧提及北京方面仍然关注这件事,虽然没有说是“北京哪个方面”以及“关注什么事”,但显而易见是在暗示袁世凯很重视自己这个侄子是否返校。

    他暂时并不能确定这是胡龙骧一家之言又或者是属实。要说是真的话,可清廷刚刚解散,国内上上下下还有那么多大事要处理,袁世凯怎么可能有心思顾及滦州这边?要说是假的话,胡龙骧显然也不敢拿这件事弄玄虚,而且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