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节 (第4/4页)
着爬上屋顶,他们带着几名士兵守在城门附近,以接应城外的哨兵。 等了片刻,一旁的陈副官一边哈气一边搓手,忍不住对袁肃说道:“袁大人,哨兵到现在还没回来,说不定那些革命党真不敢回城里来了。” 袁肃面无表情,只是盯着木板车缝隙,他说道:“不好说,我也希望这些人不要回滦州。不过,毕竟他们还有四百多号人,就这样溃散而逃的可能性不大。” 小马庄到滦南县好歹也有十多里路程,起义军徒步前进肯定会花一些时间。 陈副官犹豫了一会儿,接着又试探的说道:“袁大人,咱们战马都在北边,就派两个人看马只怕有所不妥吧。” 袁肃这才回头看了陈副官一眼,他心里暗暗笑道:真是贪生怕死之辈。他没有理会陈副官的担忧,而是直接说道:“陈大人,若是作战不利,稍后就由你亲自赶回标部通知。” 陈副官本打算直接退到后方,省的还要遭受枪林弹雨,不过听了袁肃的话之后,他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只好点头应道:“了然,了然。” 就在这时,城楼上忽然传来赵山河的声音:“城外有火光,他们来了。”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绷起十二分精神,心中隐隐约约有一份亢奋:总算是来了,我还怕你们不来呢!当即,他吩咐一名士兵赶紧去通知街道两侧埋伏的人,让所有人都做好准备。 没过多久,城门外匆匆跑来几个身影,正是之前派在城外侦查的哨兵。 袁肃和陈副官以及另外几名士兵齐齐上前,把堵住城门的木板车挪了一下,让哨兵一个接着一个从缝隙里钻进来。 “还有多久能到这里?”袁肃向一名哨兵问道。 “回大人,从火光距离来看,最迟半个钟点就能到。”那哨兵喘着气答道。 “人还不少,单单火把就有三、四十具。”另外一个哨兵补充道。 “你们不要紧张,这些人先前已经在古冶县打了一场,料定他们的弹药也不多。你们几个现在就跟着我。”袁肃镇定的说道。 自滦州兵谏失败之后,清廷对直隶一带驻军的军械管制愈发严格,这次起义时分发的子弹连两千发都不到,细算一下每个人仅仅才两、三颗子弹。起义军在古冶县开过枪、交过火,现在剩下的弹药肯定不多,甚至极有可能大部分起义士兵已经没子弹了。 袁肃带着众人快步离开城门,来到街道左侧的屋舍后面。 此时街道左右两侧的不少屋顶上都已经有士兵卧伏着,这些士兵在收到最新消息后,一个个都不敢掉以轻心,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城门。袁肃和陈副官踩着一面断墙爬上位于街道中段的一座房屋,之前的几个哨兵也都跟着爬了上来。 冬季的天气屋顶结了一层冰,卧在上面着实有些不好受。 十几分钟过后,城墙外面渐渐传来人声,隔着城前都能看到一阵恍惚的火光。 第14章,事与愿违 起义军从古冶县一路辗转返回,之前的几个小时里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抵达滦州城下早已是人困马乏。在前面开路的是一支二十来人的小队,有两个军官骑着马,其中一人正是共和会会长白雅雨。 此时,白雅雨表情严峻,握着缰绳的双手十分用力,然而内心之中却怒火不已。虽然他早就知道七十九标有许多保守的官僚,原以为只要起义成功就能带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可是万万没想到,起义才刚开始就遭到出卖,七十八标勾结古冶民团半途设伏,随后七十九标第三营管带张建功临阵突然倒戈,义军腹背受敌,只能仓皇撤退。 这次起义经过月余时间的策划,只要能够成功偷袭位于唐山的总镇,获得先前滦州兵谏时张绍曾截留的军火,何愁大事不成?偏偏有一些鼠辈为求偏安而出卖义举!如今起义军弹药已经十分匮乏,又遭到多方围追,整个行动已然失败。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要做最后的殊死一搏。革命从来不怕流血牺牲,若是能做出一番惊天地的壮举,即便仍然难逃失败的结局,至少还能将革命精神传播出去,为推翻鞑虏腐朽的政权尽一份力。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股信念,他才决定反攻滦州,既然第三营临阵倒戈,标统岳兆麟十之八九就是出卖革命的卑鄙小人,自己势必要用最后的余力擒杀这个小人,为已经牺牲和即将牺牲的义士们报仇雪恨。 探路的起义士兵来到城楼前,发现门洞已经被堵上,立刻转身大喊道:“大人,城门被人堵上了,堵的还很严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