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寻粮寻粮 (第1/2页)
可是,此时此刻,身处汉州的木清远在面对着漫天大雪的时候有的只有苦涩和焦虑。作为战略前线的汉州,有军队驻扎,有百姓居住,军人闲时农耕,战时作战,可由于近年来战事不断,这农耕之事就被荒废了,自木清远上任仔细清点府库才发现所存粮食已经之捉襟见肘了,因而请旨向位于汉州后方五百里外的溧阳仓支取粮食以供汉州百姓度过新年。谁料到,自从粮队离开后连日大雪,道路阻绝,若是不能按时返回,这汉州城中百姓只怕是要饿着肚子过新年了。 “木大人!”贴身护卫向克俭走进府衙复命道“今日依旧没有收到粮队消息!” 一心谋政的木清远此时已经不复当初的圆润明朗了,身体清减,脸色黑黄,满脸焦虑,听见了向克俭的回复,叹息之余再次问道“那么军粮还能坚持几日?严指挥使那边可有消息?” “朝廷新军因连日大雪未能如期到达,此刻军营中驻兵依旧,也正因为如此,军粮还能坚持几日,严指挥使让属下带话给您,他说如此天气于元魏也是不利,戍卫之事可交给他,让大人不必担忧,待粮队回返当悠闲保证百姓,同时指挥使还特意嘱咐大人定要保重身体!” 听到此,木清远也放松一些,倚靠着座椅,斜斜的坐下“如此是最好了,三日之后便是我大梁新年了,下唐依旧是不得不防,好在有严指挥使在,眼下首要任务便是等粮队回来,可这干等,也于事无补”。 “这雪是一日大过一日,若是贸然派人出城去只怕也是不妥,”向克俭说道“大人,不如再等一日,若是明日午时仍旧未见粮队踪影,就由属下率人出城去找!” “就依你所言!”木清远站起身,整整衣冠“现在,你就随我出去看看今日分粮的进程。” 木清远在向克俭的护卫下,走出了狭小的汉州府府尹的官邸,迎面而来的是汉州的国人区,两纵两横的街道,居住着千余名百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屯兵在此的军人家属。因地处偏远,又是同元魏毗邻最近的南齐州县,汉州多年来并不注重民生发展,而是着力布防军队,汉州城道路狭窄,屋舍老旧,无多少瓦肆勾栏也在情理之中。在最外围的一条街道之外十里处便是赤尾军其中一部的驻军所在地,原先驻兵三万,却因为先前灭胡之战,赤尾军损失不少,只好将汉州驻军抽调了,留下一万人由严於信率领驻防。 鹅毛大雪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木清远不顾寒冷,来到了府库所在地,远远就能望见一排排的百姓在等着领取粮食,粮吏按照民册登记的户主姓名,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家族中人口的多寡,一户一户的分配。等待领取粮食的百姓既不哄闹,也不交谈,只是安静的顺着队伍向前蠕动着,直至领取到自己家族的这一份。 此情此景让木清远不无感叹,自己原先立志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在自己的治下,百姓不但没有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反而在这新年来临的时候陷入到无粮的境遇,木清远心中万分自责。 眼看其渐渐难堪的脸色,向克俭说道“大人自任汉州府尹始,为了百姓生计也是呕心沥血,属下和汉州百姓都对大人心存感激,还望大人千万不要再自责!” 木清远大踏步走进府库广场,看着等待救济的百姓,大声说道“父老乡亲,粮队正在回城的路上,各位暂且忍耐,木某只要在汉州一日,定当保护大家一日,还望大家能相信木某!”说着,双手抱拳,深深一揖。 百姓们先是一愣,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走出人群,颤颤巍巍的说道“木大人,您来汉州之后,老头子的日子是一日比一日好起来了,暂时的困难,老头子愿意同木大人,同汉州共同渡过!”老人随后双膝跪地,接着在场的所有百姓纷纷下跪,同声喊道“我等愿意同汉州同进退!” 尽管天气很是寒冷,可木清远的内心火热,眼眶也是有热泪涌动,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他再次作揖,随后转身离去,一出府库大门边吩咐道“牵马来!” 木清远和向克俭两人纵马驰骋穿越汉州街道,来到了军营,守将已经太熟悉这位汉州府尹了,不加任何阻拦;而木清远也太熟悉军营了,他径直下马跑到了指挥使府邸。 “严指挥使!”循着木清远的声音,一个正在阅处军文的中年男子抬起头来两道远山眉,一对鹰隼眼,一道山梁鼻,棱角分明的脸孔,组合起富有正义又不乏精明的形象。男子一见木清远,从书桌后站起身,一身深红色戎装,个子高出木清远整整一个头。 严於信看着木清远额头的汗珠,他是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他都是这般风风火火,做事爽快,完事后立马走人,若是换做别人也许觉得此人不懂礼数,可这正好合严於信的胃口。 “你啊,这火急火燎的性子怕是改不了了!”严於信拉着木清远,强行让他坐下“上茶!记得你刚赴任的那些时日还不是这般急性子!” “严指挥使说的是,想当初在骖章书院的时候,我也的确不是如此的。” “看来是汉州的情势改变了你。” “如何能不焦心呢?这粮队去溧阳仓已经七日了,音信全无;这下唐又借着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