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1/2页)
这话太重了。 李宿连忙起身,在桌案便跪下,行大礼:“儿臣谨遵父王教诲,定当勤勉为国,不辜负皇祖父及父王之期许。” 李锦昶朗声大笑:“好,这才是孤的好儿子。” 这场面实在是感人肺腑。 几位阁臣纷纷起身,恭贺李锦昶后继有人,也感动大褚春秋鼎盛。 这么一恭维,两刻便过去了。 姚珍珠坐在自己的桌案后,看着桌上摆着的漂漂亮亮的看菜,忍不住摸了摸空落落的胃。 难怪宫宴每次都要摆看菜,为的就是让你听贵人们高谈阔论时,能有点东西分神。 姚珍珠一只耳朵听着李锦昶说话,另一只耳朵则听身边的动静。 娘娘们倒也不是干坐着,偶尔还能说上几句话,姚珍珠听得可认真了。 她听着听着,就听德妃娘娘道:“今日寿宁公主怎么不见?” 淑妃的声音倒是很柔和:“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只怕也没心思参加宫宴,定国公府还在做法事,听闻整日里都不停。” 德妃便淡淡应了一声:“年轻守寡,可怜见的。” 边上贤妃却突然开口:“她哪里可怜?她可是陛下的嫡长女,嫡亲哥哥是太子,丈夫又是当年的盛京大才子,成亲这些年待她如珠似玉,好得不得了。” 贤妃一开口,周围便一瞬安静下来。 贤妃似乎无所觉:“她膝下长女已经及笄,小儿子也满十岁,作为公主,以后想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本宫倒是觉得指不定心里多高兴呢。” 这话说得实在阴阳怪气,字字珠心。 德妃皱起眉头:“贤妃,你现在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贵妃娘娘不在,你就胡言乱语,若是让寿宁公主知晓,定要找你来闹。” 德妃以前万事不管,现在宫里头的矛盾越发尖锐,她也只能出来管上一管。 贤妃同她关系本就不好,这时候她倒也不怕得罪贤妃。 贤妃瞥她一眼:“怎么,本宫现在到底有多落魄,连你都要来踩一脚?” 德妃气得脸都红了。 她张张嘴,正要再劝,贤妃边上的端嫔忙握住她的手:“jiejie,德妃jiejie也是好意,公主的性子咱们也不是不知道,若是叫她听见,真可能进宫来闹,还是少说几句吧。” 贤妃原来同端嫔关系冷淡,甚至看不上这个表妹,现在因牡丹阁一事,跟端嫔倒是亲厚许多,渐渐有了一家姐妹的模样。 贤妃不肯听德妃的话,这会儿倒是给了端嫔几分脸面:“你说得在理。” 端嫔这才松了口气,面带歉意地看了一眼德妃,冲她点了点头。 姚珍珠坐在娘娘们的后面,把这一出戏从头看到尾,末了还津津有味。 李宿每次都说宫宴百无聊赖,只能坐在桌案前数花生米,叫姚珍珠手,比看戏还精彩。 就在这时,姚珍珠右耳朵听到李锦昶说:“开席吧。” 谢天谢地,总算开席了。 姚珍珠以前便是御膳房宫人,最是知道御膳房如何准备宫宴,一般冷碟都是直接备好,热碟看种类,冷食实在难吃的会加底炉。 而且宫宴的菜色全部都是直接备好的,贵人们一声令下,迅速就能上齐。 不过一刻光景,宫人们在大殿中穿行,香味飘散出来,勾得姚珍珠小心咽了咽口水。 她身边是太zigong中的阮良娣,大抵听到了姚珍珠这边的动静,便小声提醒:“姚良媛,一会儿你多用些凉菜,热菜都不太好吃。” 姚珍珠微微一顿,她稀奇地看向阮良娣,见她面容消瘦,人也疲惫而衰老,只能依稀看到年轻时的秀美。 原来这宫里面,还有人不知她是御膳房出身? 不过看阮良娣这般样貌,显然也不是喜欢搬弄口舌之人,不知也在情理之中。 姚珍珠冲阮良娣甜甜一笑:“谢谢娘娘。” 阮良娣大抵没想到她会这么开朗,脸上微红,结结巴巴说:“客,客气了。” 话到这里便结束了,菜已上齐,姚珍珠就没心思在同人聊天。 她低头看着桌案,只见她的桌案上摆着四冷四热并四道蒸菜,酒水摆了青梅酿、樱桃酒和葡萄汁,粗粗一看很是热闹。 但若细看,只凉菜是合格的。 一道凉拌青瓜,一道卤味拼盘,一道椒麻鸡,一道凉拌海蜇皮,倒是都很下饭,样式看着也很不错。 热菜其实也是好菜,只是因有些冷了卖相不好,就比如肘子上贴了一层白花花的油,让人没了胃口。 不过,这并不妨碍姚珍珠用饭。 她等身边的阮良娣也开始吃菜,忙捏起筷子,一样一样品尝起来。 一边吃,她心里还在品评这菜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