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_第三十六章 战国八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战国八雄 (第2/3页)

之而后快。只是现在形势所迫,司马父子还得继续留用,派魏达前去,正好可以分司马父子之权。

    魏王当即应允,待魏达走后,又召来王黄和吕唐,魏王对上次王黄故意阻挠上官风追捕周东一事既往不咎,但让王黄为解魏国之忧出谋划策,同时又让吕唐赶紧请求齐王撤军,如若不然,吕唐别想离开魏国半步。

    王黄对此早有预料,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的计划,他和吕唐亲自前去阳翟,以魏军撤军为条件,换取齐军撤军,韩军对以前之事不再追究。

    吕唐当即答应,只要他见到齐军将领必会撤军,并且保证在魏军撤军之时,齐军和韩军不会乘机进攻。

    魏王还在犹豫,王黄却说如今魏军大败,再僵持下去,被齐韩联军吃下也只是时间问题。若不见好就收,怕是到时连收场都收不了了。何况现在魏作危在旦夕,若是太子被杀,魏达再身陷敌军之中,魏国危矣。

    魏王虽不情愿,却也无奈,只好应允,却让王黄务必带回司马父子,他一定要将司马父子斩首示众。

    王黄和吕唐快马加鞭,只用了一日就追赶上了魏达。魏达率领三万人马,原本打算再大战一场,听到父王要求撤军的命令,十分不满,却也没有办法。

    一行人赶到阳翟时,魏作大军已经被围困了三日三夜,不但死伤过半,且断水断粮,若再被围困下去,顶多再有两天,不是饿死就是兵变。

    魏作即便贵为太子,也难以控制局面,将士怨声载道,投降的声音此起彼伏,逃兵也是不断。平生第一次遭受如此重大打击,若非魏作强自支撑,想杀司马父子以泄心头之恨,他说不定已经倒下了。

    难不成真的要葬身此地了?魏作几近绝望,忽听外面喊杀声四起,忙起身一看,远处司马父子高举魏军大旗前来解围了。

    虽说魏作已然得知王松当时和齐韩两军联手围攻他的大军,是王松叛变之故,他却认定背后必有司马父子暗中怂恿。如今见司马父子率兵来救,他既盼望司马父子可以救他出困,又怕被救之后,司马父子对他暗下毒手。

    忽然又传来一阵喊杀声,又一支魏军赶来,正是魏达!魏作大喜,魏达若在,司马父子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见有两支魏军来援,齐军和韩军同时收兵回营。

    司马父子和魏达几乎同时赶到,几人救下了魏作。魏作浑身鲜血,受了轻伤,并不严重,只是惊吓过度,一见到几人就再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地,昏迷过去。

    司马父子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在想,若是没有魏达在场该有多好,魏作昏迷之后,怕是就不用醒来了。

    只是当司马父子二人看到王黄和吕唐也随同前来,心中一跳,不由暗自沮丧,心知大势已去。

    一个时辰后,魏作醒来。先是得知周东复国成功,将魏达杀得大败,气急之下,吐出一口鲜血。终究还是让周东成了大事,怎会如此?

    吕唐却对魏作没有丝毫好感,淡而无味地将他和魏王达成的共识一说,强调若是魏作接受,他会让齐军即刻撤军,也会由王黄出面和韩国谈妥,若不接受,他就甩手不管了。

    魏作大军伤亡过半不说,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再硬撑下去,全无胜算。虽说司马父子的十万大军以逸待劳,尚可一战,但谁敢保证混战之中,司马父子不会趁机将他和魏达暗算?果真如此的话,魏国危矣。

    更不用说齐韩联军现在士气正盛,即便司马大军再加上魏达大军,也未必是联军的对手。权衡利弊之下,魏作点头同意了吕唐的提议。

    司马父子向魏作和魏达告罪,称治下不力,被王松钻了空子,并愿意交出兵权,任由二人处置。魏作想要将二人拿下,押回安邑,魏达却不同意,以临阵换将不吉为由,坚决反对,并说司马父子在军中威望极高,若他父子二人被免职,动摇了军心引发了哗变就难以收拾了,况且王松叛逃也并非全是因司马父子之过,他二人派王松前来营救,也是好心。

    在魏达的力阻下,再加上王黄有意无意地偏向司马父子,魏作值此用人之际,也只好压下心头恶气。

    最终在王黄和吕唐的周旋下,韩军和齐军同意魏国撤军的要求,保证不会趁机追击魏军,但魏军必须撤回魏军境内,三十年内不许再踏入韩国领土一步。

    魏作和魏达都答应了。

    一场战事就此收场。

    吕唐特意前来向魏作告辞。

    “本是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