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教授来了(下) (第1/2页)
第209章、教授来了(下) 面对着满屋子里的竹画,陈老教授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充满着无比向往、回味而又甜蜜的‘演讲’—— “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它的挺拔、中空、高雅、四季长青和宁折不掘的形象,一直是一个很高雅的象征,也是中国文人之所爱。也正因为他这高雅的气节,别看在中国东南西北都有生长,其实它对生存的环境还是很有讲究的,不与松杉争山头,也不与污秽为伍。” 郝军和思明他们一听陈老教授这样一说,在结合身边竹子的生长环境,想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竹子是不会跟松树呀杉木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但特别低矮的洼地污水边,确实竹子也长不好,特别是房前屋后,如果收拾得干净清洁的家,周围如果有竹林,那竹林一定长得非常的茂盛,但如果是垃圾堆满天的家庭,旁边即使有竹林也是长不好的。 几个人听了,马上对老教授升起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老教授继续说: “竹有气节,竹还有灵性,比如竹笋,你一点不挖,长几年后,它就不生了,如果你每年适当的挖一点,它反而还越长越高兴;竹子六十年一开花,其实六十年,也只是一个概数,竹子一辈子也就开花一次,而大片竹子真的要开花时,必定是人间有了什么灾难,特别是旱灾,竹子一开花,竹子自己就死了,可竹子开花后结的竹米却是人们渡过灾荒的最好的粮食。我国历史上好几次大的旱灾,大片的竹子死亡,结果它们结下的竹米却救活了好多的人。这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 说着,老教授又从自己在大书架上拿出了好几本书,那些书虽然陈旧、古老,但却保护得非常的好。 郝军、思明他们都接过书来仔细地翻看着,确实每一本都是和竹子有关的书。 老教授等几个人翻看了一会,坐在沙发上说: “一下子,你们也是看不懂的,我也只是拿出来让你们看看,中国有好多记载有竹子的书,其实竹子的价值远比杉、松等的树木经济价值要大得多。一方面,竹子的生长周期短,一般的竹子三年就可以成林,就可以用了,可树木,一般都要十几年才能长成,所以你们选择发展竹林及竹加工制品应该是个好的项目,至于竹制品的工艺,那就更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范畴,听说民间一直流传着皇宫里原来有一套有关竹艺的书,一共三本,其中一本还保存在国内的**博物馆,一本已经被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时掠走,另外一本已流入民间,至今还不知道在哪里。” 听到这里,思明的心里暗暗一惊,难道自己手上有的,就是老教授说的国宝?好在这一伙人中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现在除了他,也就只有成叔和南飞知道了,以后可要好好地保密,要不------ 思明一点也不敢声张,只好埋下头假装用手梳理了一下头发。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的表情不对。 老教授又说了好多关于竹子的事,好多都对思明他们非常有利,老教授最后也答应,他可以再联系他原来带的几个对竹子有研究的研究生,到时有什么事情再请他们帮忙一下。 晚上,大家看陈老教授的精神还是蛮可以的,也就想邀请他一起到思明他们那里去看看,大家还担心老教授会拒绝,想不到老教授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还说: “每年,我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出去旅游,像我这样的老人了,人家组团也不愿意带我去,我自己也不喜欢跟着那些团队、导游一起,赶得像鸡鸭一样的急匆匆的走完景区景点了事的旅游,我就想一个人慢慢地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旅游。就算是跟你们一起去旅游了。”大家听到了都非常的高兴。 第二第三天,老教授又从他的资料里找出好多有关竹子和竹艺的资料来。两天之中,思明已经抄了两大本笔记,老教授看思明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专心,多少次显示出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关心和鼓励。 第四天,老教授就和郝军、思明他们一起坐车回去了,思明和郝军本想叫曾老师一起来的,可曾老师说现在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学校有点紧,就没有跟他们一起走,只是说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过去看看。 好在路途不是很遥远,这所大学和思明他们家也就是两个邻省。因为带着陈老教授,慢慢地,从学校出发后的第三天也就到了思明他们家了。郝军也一直跟着,其实最想要把事情做成的,现在已经由思明他们,变成了郝军了。 当然,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