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章 暑假之八(古运河之旅)(下) (第2/2页)
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 古通济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宏伟工程,是祖先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隋、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当时的水利史、航运史、造船技术、陶瓷技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南飞和江北雁听了大爷给他俩讲的故事,又是在内心发了一大堆感叹—— ‘想不到一代帝王,一付雄心壮志,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想不到,曾经的古隋唐大运河,竟有如此的辉煌!’ 大爷等两人发完感叹,又继续说------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 据《揽辔录》记载,北宋灭亡后50年,南宋名臣范成大出使金国的时候——“河已塞”。也就是说,当时的通济渠大部分河段已经断流。 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苏杭,隋唐大运河改成了京杭大运河了。所以,古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才越来越落寞,成了一些文人sao客吟诗填词、寄托哀苦的荒草堤。 说到这,大爷又偏着头朝两人看了看,也看出了两人脸上和心里的那份失落。 “嘿嘿,两小孩,我这年近古稀之人都还没那么失落,何况你们年轻人呢?这不是,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业越来越热火,古大运河也要开始复苏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大运河是许多媒体热烈讨论的话题,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话说运河”。但随后,大运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x年12月,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中国保护世界遗产走过二十年纪念座谈会”上,有四位老政协委员的这个提案博得最热烈的掌声。 27年前,他们一起写了一份政协提案,希望中国尽早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世界遗产。 201x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xx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中国大运河八年申遗,终梦圆多哈”。 大爷一口气把话说完,转过脸来,微笑着看着南飞和江北雁。 这一席话,连江北雁和南飞听了都有些吃惊,免不了问大爷: “大爷,你咋对大运河了解得这么多呢?” “哈哈,你们不知道吧,我就是你们知道的肖教授的老师,我这也才刚刚退下来,那边正在建设的博物馆,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啊,原来是肖教授的老师,原怪懂得这么多。” “------”老大爷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俩在笑。 “那大爷,那这大运河又要怎么开发和呢?” “这不,那边的博物馆不是在建设了吗?上次,你们的肖教授不也到村里去收集文物、给老百姓宣传文物保护了吗?这一段大运河的恢复重建,将作为地方旅游和大运河旅游的一部分恢复重建,方案也已经批下来了------ 还有,你们在村里了解到的苗族的古迁徙史和文化符号、以及各历史时期归化的所谓‘熟苗’和一直在朝西南迁徙的所谓‘生苗’。听说,在贵州东部还有一个最大的苗寨,叫西江千户苗寨,整个寨子有一千三百多户,是苗族五次大迁徙的一个重要聚居地,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听说,很多苗族文化都能在那里找到,现在那里也是一个火热的旅游景点,你们肖教授还要到那里去考察呢!” “嗯?!肖教授要到西江千户苗寨子去考察?那肖教授什么时候去呀?”江北春、南飞两人不约而同地问。 “等你们肖老师从德国回来,马上就要去呀,去了回来,大运河旅游的恢复重建也就要开始动工了。” “肖教授去德国?!他去德国干吗?” “去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会展’呀,也就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博物馆行业及文物保护博览会。你们还不知道吗?” “不知道!” “啊,那等过几天,你们的肖教授回来,就知道了。” 南飞和江北雁告别了老大爷,确实在现在的大运河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也就慢慢地在运河边上走了一段,也就慢慢地回到了工地。 但两人念念不忘的另两件事,又在他两心里头开始了—— 一个是肖教授在德国参加的博览会; 一个是那个遥远、神秘的‘西江千户苗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