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487章 殒龙补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7章 殒龙补天 (第6/10页)

的天劫事件。只不过上一次是共工发动,这一次换成了颛顼先下手为强。

    这也就是《塔纳赫》的记载的大洪水的原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天当然没有柱子,那么天柱是什么?可能是指山崩,也可能指极移。结合后面的绝地维来看,地维就是地极,即地之四极,地之四极断了,四极自然也会紊乱。那么的天倾西北呢?天,既可指天体,也可指天空。在天倾西北也就意味着可能有天体陨落在西北方,当然也可能指星空向西北偏离。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结合《墨子》所说的夏冰来看,当时肯定遭到了气体星球的袭击。我那点可怜的科学知识告诉我,气体星球有大有小,从冥王星到太阳、木星,其中大部分是有岩石的核心,而也外表覆盖著一层液态水、甲烷、氨组成的,气体星球袭击地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夏冰等异常气候。由于气体星球的袭击,引发地球火山爆发、地裂、龙卷风和海啸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从《墨子》的记载来看,颛顼时期还有一个突出的异常现象,这就是日妖宵出,也就是说太阳在晚上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恐怕也是气体星球袭击的结果。气体星球袭击地球,加快了地球的自转,本来是晚上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太阳在晚上出现也就并非不可能。从《列子》和《淮南子》的记载来看,颛顼时期的地维绝而天倾西北,可见当时的确出现了极移现象。这颗气体星球能引起地球自转轴方向的西北偏离,可见这颗气体星球块头一定不小。对比女娲时期、黄帝时期的第一次大洪水,我现在惊异地发现,女娲时期的四极废、大陆裂,它们都和古神有关,和极移有关。

    女娲时期也出现了地裂、火山爆发现象,因此历次生物大灭绝都很可能和气体星球有关。地裂地陷、火山爆发、海啸甚至陆沉现象也是气体星球的伴随产物。当然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流星,而是较大的星体袭击。星体的袭击,引发大海啸和大洪水。这恐怕是中国古籍记载的历次大洪水的真正原因。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女娲时期也好、黄帝时期也好、颛顼时期也好,这三个时期的大洪水绝不是地球倒转的结果,而是气体星球袭击的结果。正如一些学者说的那样,女娲补天的神话,显然是天地创造以后的事;有许多民族的神话都说到天地创造以后复有一度的破坏,然后由神再行修补,重整乾坤,这不是这些天外种族第一次这么做。在40亿年之前,刚形成不久的类地行星火星也曾拥有过生命,而且其生命形式还与地球非常接近。不过,火星生命在存在了短暂的时间后便神秘地消失了。科学家们一直不明白,火星生命到底是如何消失的?新的观点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贾法尔阿尔卡尼哈梅德提出的。这些加拿大科学家认为,一颗曾在火星附近运行,后来又与之发生碰撞的较大小行星是导致火星生命消失的真正原因。瑞士联邦工学院位于苏黎世的安德鲁斯图阿尔特为首的瑞士科研小组通过模拟实验成功再现了火星内核部分地区的压力和温度。在此次模拟实验中,科学家们利用填充了铁、镍和硫混合物的金刚石密封舱,它的压力被调节到了40兆帕斯卡。通过实验,前沿科技工作者成功发现,在火星内核温度达到1500开氏度时,密封舱内的混合物应该处于液态状。不过内核外层会出现固化现象。当然,只有在火星内核中硫的含量不超过10。6%时才会出现上述现象。科学家们称,这可以解释火星的磁场为何无法自然产生了,同时也可以解释地球的磁场为何至今仍然存在。

    地球磁场之所以至今依然存在,就是因为地核内部是固态的。固态地核内层与被熔化了含大量铁的外层相互摩擦便产生了地球磁场,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直流发电机。为了揭开火星生命消失的秘密,阿尔卡尼哈梅德与同事们设计了一套新的计算机模型。当年推动火星生命产生的力量并非来源于火星内部,而是来自一颗被年轻的火星所俘获的大型小行星。根据阿尔卡尼哈梅德等人的计算,在太阳和木星的联合作用下,这颗小行星可能曾沿一条稳定的轨道绕火星飞行,两者之间的距离约10万公里。不过,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该小行星开始逐渐地向火星靠近。当两者的距离接近到57。5万公里时,小行星所产生的引力已足够打破火星核内部原有的平衡,并诱发其中金属流的运动,进而产生出磁场。小行星在火星上诱发磁场的过程持续了大约500015000年。在此之后,小行星仍在不断地向火星靠近并使后者的磁场又维持了数百万年的时间,保护了碳基生命的繁衍生息。阿尔卡尼哈梅德认为,如果该小行星的自转方向与火星的保持一致,或者其沿相反的方向绕火星旋转,那么火星生命还有可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最终,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这颗小行星发生了分裂,有此产生的大量碎片落向火星并孕育出了一些庞大的环形山。随着小行星的解体,在磁场消失后,火星的气候逐渐由原先的温暖湿润变得寒冷干旱。火星生命也随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