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476章 龙龙龙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龙龙龙7 (第10/11页)

。可是也有说姓姬的……司马迁自己也说,当时西汉,关于黄帝就已经众说纷纭,连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自己也是猜。至于籍贯,更没谱了。司马迁游历天下时,各地朝廷官员申报的地方杰出人物,基本上都有黄帝。最难填的要数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

    很多历史学家都曾努力考证黄帝的本来面目,杨宽认为:黄帝之传说出于“皇帝”之字变,初为上帝之通名,不为专名,故东西族裔之上帝——帝俊、帝喾、颛顼、尧、舜——神话,无不渗入其间。也就是说,黄帝其实很虚的,本来只是人们对最高职位的一个称呼,后来才在这个职务中分别塞进姓名、年龄、籍贯、成分等各种内容。你塞一点,我塞一点,矛盾之处在所难免。而且正因为黄帝是个虚壳,大家可以按需塞内容,所以黄帝的形象非常富于弹性。从骨子里说,黄帝不过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皇帝”。当然,作为中华族裔的共同祖先、“人文初祖”的黄帝,那是在剔除了荒诞不经的神迹之后,才真正成为人们对黄帝认识的主流。

    然而,在儒家的圣王系统里,却始终没有黄帝的位置。儒家讲道统,是从尧、舜、禹开始计算的。这大概是因为黄帝身上的神仙气、始祖气总是去不掉,而儒家们又要遵循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黄帝想加入权贵协会,票数总是不够。如果把关于黄帝的记载综合起来看,黄帝至少具有以下几种身分:一,神仙里的老大最普通的说法应该是神,这方面的传说比较多。比如黄帝曾经在西泰山上进行鬼神阅兵仪式,那场面绝对盛大,有六条龙驾着车,毕方执缰,蚩尤开道,再前面还有风伯雨师,前有虎狼,后有鬼神,上面是凤凰,下面是蛇,还演奏着阅兵进行曲《清角》。

    这种排场,后来的神仙好像很难超越。黄帝儿孙满堂,而且搞家族统治。儿子禺和孙子禺一个管理东海,一个管理北海。孙子颛顼是继他之后统治道国的主神。后来的玉皇大帝,如果深究起来,也有黄帝的影子,只是被施行了换届选举而已。二,千古难得的圣王。按照历朝朝廷的标准说法,黄帝是上古罕见的圣明的君主。司马迁的记载还算比较忠实,没有对黄帝过分吹捧,最多也就是说他生下来就会说话,无论什么东西一教就会,是个典型的天才儿童。后来就不对了。

    天才儿童离帝王还有点距离,所以像后来的帝王一样,黄帝出生时的异象也被添进简历中,比如有本书上说,黄帝的老妈附宝有一天出去郊游,在森林里被不知什么东东放了电,结果就怀上了黄帝。——怀了二十五个月才生下他。做贤君并不简单,尤其是作为开创性的帝王。整天吃喝玩乐肯定不行,庸庸碌碌也难成大器,因此,许多发明创造也被安在黄帝身上,比如造马车、独木舟,教大家做米饭、造锅子、凿水井、做衣服,甚至还包括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户籍制度。反正使人类进入文明王朝的大多数科技发明和王朝制度,人们都替黄帝申请了专利。同时后来的丹道讲究练吐纳法,其理想是长生不老,白日飞升。为了宣扬得道的好处,率先把黄帝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么做是有深意的,连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黄帝都想求仙,其他人还用说吗?《庄子》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黄帝做了十九年天子,听说崆峒派第一代掌门广成子修持得很不错,就去请教长生之术。广成子大谈修持之道,什么阴阳调和,长生久视,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说得黄帝心痒难耐,再听广成子说自己已经一千两百多岁了,更是惊为天人,马上磕头拜师。学完了广成子的招数后,他又继续寻访名师,千方百计搜罗修仙秘籍。既然组织已经决定了,黄老道就需要给黄帝树碑立传。可是能搞点发明创造,最多是个科技爱好者,关键要在理念道德方面做出表率。因此,关于仁义的故事也被编造出来。比如有一段故事说:黄帝刚登基的时候,是个谦谦君子,不喜欢动刀动枪,可是其他四位皇帝不服气,很想收拾掉黄帝,整天跟他开仗。黄帝长叹一声,这不是逼我动手吗?只好跟其他四位开仗,结果正应了“仁者无敌”的预言,黄帝一出手,把几位不识相家伙的全灭了。这就是龙蛇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出在出身方面。

    伴随着镇压龙蛇,对黄帝的造神运动也很有成就。本来他是杀败炎帝和蚩尤后才坐稳江山的,结果在有些历史学家笔下,却是靠德行感化对手,只因为仓颉氏的世人被黄帝封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轩辕氏灭掉仓颉氏政权后,势力大增,开始与炎帝神农氏政权、九黎蚩尤氏政权和东夷少昊集团相抗衡。之后蚩尤与东夷少昊集团和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夸父部联合,攻打居住在伊洛地区的炎帝神农氏。神农兵败,只好向冀北的轩辕氏求救,至此,中国氏族联盟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野蛮战争在涿鹿山下的旷野展开。一方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