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260章 盘龙河畔主角模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 盘龙河畔主角模板 (第1/11页)

    我开始把从石苓人那里贩来的豆知识安利给于祖佳。

    所谓咒具,按照古籍的说法,咒具算是一个载体,真正有伟力的不是它的本身,而是加注它身上的愿心。

    “愿心?不明的看着我,于祖佳问。

    “嗯,愿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等超自然而又存在的力量,就像言灵一样,它是通过一种方法而落在另一个物质身上。而作为载体,咒具当然得经过提炼,不是任何的器皿都可以作为咒具,因为,加注在它身上的愿心太强大,普通的器皿必然是承受不了而破裂。我虽然不要知道,你拍回来的照片,究竟是不是咒具存在的本体。因为,它上面的图纹虽然不清楚了,可是我还是可以认得出,那是意识模式专门的图纹。咒具必须经过特别的炼制手段,所以可以承载着愿心的强大。继续对于祖佳解说着,我试图找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出来,好让于祖佳听得明白。

    “举个例子吧,传说中的曾铸十二镜。传说其铸时,皆以日月为大小之差。传言愈演愈烈,后大唐贞观中,有鬼屋,住客往往暴死,七窍流血。传说中屋后有井,下通龙潭,有五百恶龙盘踞,吞吐毒泷恶雾杀人。在古人的意识里,井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每年的年关,各家都要准备好酒好菜,点燃檀香、蜡烛,祈求井神保佑自己,保佑自己的家人,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患。这是因为在自来水还没有现在这样普遍的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一般都从井里获取。井有很多种,现代多是那种由电能驱动的机井,而古代多是井口竖个木制的辘轳,依靠人力打水的老式水井。

    这样的水井,历史悠久,能往上追溯很多年,即便是现在,在某些边远的乡村,仍然没有废弃。为了防止人畜误入,危及生命,井口一般开得较窄,从上面望下去,黑黢黢,凉沁沁,幽秘深邃,令人脊背发凉。假如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地顶着水面,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井水慢慢向你逼过来,逼过来,要将你融化进它的怀抱里去……直到现在,下矿井也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何况当时。

    不过总有些个大胆的人,一个名叫陈仲躬的中产阶级不信邪,买了房子住下了,发现太平无事,只有屋后有一口废井,于是让工匠淘井后,没有见到其它东西,只拣得一面古镜,宽七寸七分。古镜的背面有二十八个字,都是蝌蚪文。大意是:维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白龙潭铸成此镜。这面古镜已经在人世间有一千年啦。它背上的环书文字,一个字分管一个天文列宿,按照方位排列:左有日右有月,龟、龙、虎、雀,并列其位。在镜鼻四周题有四字:夷则之镜。大意是:平坦均匀的镜子。陈仲躬啧啧称奇,让家仆将古镜用水洗净,放在匣子里,焚香敬奉它。当夜一更后,有人仙风道骨,从门外走进屋来。一直走到香烛前下拜,对陈仲躬说:感谢你搭救我的大恩,使我脱离了在井下照着污泥的苦差使。

    我原本是昔年黄帝所铸的十二面镜中的第七面。铸造我们时,都以日月为大小之差。我是七月七日午时铸造的,因此宽为七寸七分。大唐贞观年间,jian相许敬宗的婢女兰苕将我坠入井中。因为这井的水特别深,又有毒龙吐出的毒气,下到井底的人都被闷死,因此没人将我捞取上来,就为毒龙所使役。幸亏遇到你这样正直的人,才得以重见人间啊!然而,明晨以内,望搬出这所房子。

    黄帝与西王母,当年在王屋山一带仙凡相会,成了被许多典籍所记载的著名飞升事件。尽管其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据《黄帝内传》透露,在会议结束之后,黄帝就铸造了十二面大镜,按月份依次使用。第一镜直径为一尺五寸,以后每月递减一寸。依此类推,第十二镜应只有三寸,已经到了玲珑可爱的程度。黄帝还时常亲自在湖边磨镜,此后数千年里,那块磨镜石都光滑可鉴,不长野草。

    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镜子,它的工艺可能来自西域,与天文学、历法、权力和国家管理有密切关系,但至今无法知道其原初的技术与功能细节。反倒是宝镜的材质与功能就这样在传说中逐渐完善起来。它最初可能由坚硬的玉石或铁矿石磨制而成,而后扩展到黄金、玻璃或铜铁合质,但考虑到镜面反射率、打磨工艺和制造成本的因素,绝大多数镜子必须用掺入锡的青铜铸造,因为这种材质更为柔软和易于打磨。它是光线的源泉之一,却要急切地超越光学反射的物理限定。它忠实地反射外部的物理空间,却在其内部制造了一个虚幻空间。整个世界都蜷缩在铜镜里,古镜有灵之说于是风行一时,但追根究底,不过是沼气中毒罢了。毕竟关于井,从来也有许多悠远而又神秘的传说,除了井底龙潭,其中的一个传说是:井原本是一个隐秘的通道,经由这个通道,你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

    所以说,咒具,就是通过一种意识模式而让器物拥有了神奇的力量,类似于此的说法出自于佛伦帝奴的著作《金枝》,里面把这种意识模式称为咒术,分为模仿咒术和传染咒术,后者类似于降头术、扎小人之类的巫蛊。前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毫无科学道理的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