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_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的重 (第2/3页)

以便于某种接受对象接受,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材。很明显,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在短时间内建构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坐等这个目标的实现,而是要积极作为。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成果,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事实的研究以及中国经济学说发展史的研究,抽象出一些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起到了一个四梁八柱的作用。

    第二,将各种经济学派置于历史环境中对其哲学前提进行批判性反思,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之所以出现那么多认识上的分歧,是因为连一些基本问题都在争论,难以达成共识,比如研究对象的问题、主线的问题、逻辑起点的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在短期之内搞出一个大家相对公认的理论体系来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坐等着,这个状况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等不得,但也急不得。等不得就是实践需要必须马上做,急不得就是要好好下功夫研究,遵循学术研究规律。目前可喜的现象是全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力量已经动员起来了,特别是有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家积极来参加这个培训班就是一个现实表现。我认为,之所以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和难以达成共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上有着重要分歧。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有支撑它成为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必定有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这个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怎么确定这个基础和前提呢?那就要对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流派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进行哲学层面的梳理。马克思当年用的就是这个思路,他把这个工作叫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就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确立的。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应该首先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但是这个唯物史观应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版,这就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新的历史形态上做出积极努力。我认为清华大学的孟捷教授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第三,我们建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其重心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样一个特殊理论。其历史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规律的理论提升和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系统化学说。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现代经济史尤其是中国当代经济史的研究。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于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实践,但是归根结底来说,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当代思想理论体系中的表现,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在“5·17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任务,认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的特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可以充分利用三个方面的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