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项羽和韩信的第一次对决 (第3/3页)
五万齐军的对手。 这样一来,时间一拖就过去了近一周。 燕楚联军未能强攻下临淄城,只好改强攻为围困。 而项羽带过去的粮食,原本可以支持他们在临淄城外一月之久的。 但后面,他分了不少给臧荼的燕军,让他们的粮食只够半月左右。 现在一周多过去了,项羽再也没有收到一批送过来的粮食,还收到龙且战败的消息,自然大怒。 到了这个时候,臧荼都有撤军的想法了。 之后,项羽派人给臧荼再送去一批粮食,只留下楚军五日之粮。 同时,项羽也与臧荼达成约定,让臧荼继续率军围困临淄。 而项羽这率领三万楚军精锐掉头,找韩信决战,打通运粮通道。 臧荼也答应下来,臧荼告诉项羽,十日之内,他要是等不到项羽送来的粮食,他就会撤军回燕地。 十月十八日,项羽率领三万楚军骑兵,调头杀奔鲁县。 而臧荼则与楚将钟离昧,继续围困临淄城。 想要打下临淄城这样的大城,还是太过艰难,只能采用围困的办法。 等到城内百姓和齐军,粮尽水绝,就是城破之时。 项羽领军回到薛郡后,与韩信在薛郡与济北郡的交界之地遭遇,两军对垒。 这一次,韩信也退不了。 一方面是因为,他必须守住楚军的这条粮道,确保不让项羽再往北运过去一粒粮食。 另一方面,项羽带回来的三万楚军,可都是清一色的骑兵。 而韩信这边五万齐军,除了两万骑兵外,还有三万步卒,无法轻易撤走。 一旦撤退,被项羽率领楚军骑兵尾随追杀,即便是齐军步卒再精锐,也必然会溃败的。 既然退不了,就只能战了。 说实话,按照韩信的想法,他暂时还真不愿意和项羽正面交战。 此时的韩信打游击战打上瘾了,能以极小的损失,逼迫项羽和臧荼撤军,这就是韩信的目的。 不过,既然现在韩信避无可避,那就只能战了。 秦二世六年一月二十一日,韩信与项羽正面的第一次决战,在济北郡最南面的一处叫大野沟的地方,爆发了。 此战,从中午一直厮杀到黄昏,两军竟然依旧没分出胜负。 这一战,项羽大发神威,率领楚军骑兵在战场上纵横冲杀,齐军这边无人可挡。 要不是齐军精锐,再加上韩信的出色指挥,这一战齐军可能就败了。 这正是这一战,让韩信充分认识到,项羽武力的恐怖,以及楚军骑兵的精锐程度。 天黑后,韩信借助夜色掩护,率领齐军撤走。 “西楚霸王,果然勇武无敌。 楚军骑兵之精锐,也远超本王的预料。” 撤军路上,韩信脸色很难看。 这一战,也是韩信崛起以来,第一次率领精锐主力,以多打少,竟然未能取胜的一战。 以往,韩信都是以少打多,还能大获胜的。 实在是,像两军这样的决战,项羽在战场上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楚军那些骑兵,只要见到项羽的帅旗,一个个便如同吃了补药一般,嗷嗷直叫,士气高涨,悍不畏死。 “本王保证,日后再也不和项羽打这样当面锣对面鼓的决战了。 要不然,在战场上每人可以制衡项羽率领的骑兵冲锋。 这一次,幸亏本王手里兵马众多,不然还真挡不住项羽率领的骑兵冲锋。” 撤军途中,韩信还心有余悸的想着,同时也在自我反省。 韩信觉得这一战,他的决策有些错误,就不应该和项羽打这样,面对面的军团决战。 主要是,以前韩信虽然击败过楚军,可那都是其他楚将领军。 韩信还没有和项羽率领的楚军精锐,正面决战过,不知道项羽在这种正面军团决战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现在,有了这一次的教训,韩信可算是记住了。 “对付项羽这样可怕的武夫,最好不与他正面对决,需要以柔克刚。 最好设计阴他,将其围困,那时候他就是再勇武善战,也将发挥不出作用。 战争,终究不能靠个人武力取胜,靠的还是智谋。” 韩信在心里这样想着,脸上露出冷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