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2章 唤醒词 (第2/2页)
遵守,不会实时监听我们说话。 因为这个是第一个环节,所以唤醒环节的体验在整个语音交互的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体验好坏将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林奇对此深有感触,他买了很多的智能音箱,有的音箱他喊了好几次才有回应,而其他的响应比率就比较高。 在长期测试下来,林奇更倾向于使用唤醒率高的那些智能音箱,而唤醒率低的慢慢就被林奇遗忘了。 其实上面的举得那个例子也不是特别恰当,如果办公室里面就你和小明两个人,你就不需要先叫小明的名字,然后在问出来问题,否则会显得很别扭。 办公室明明就他一个人,你还在叫一遍名字,会显得多余。 智能音箱之所以一定要有唤醒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不够智能,如果他足够智能的话,就能自己判断是否是在和他对话,他就知道改如何响应了。 关于唤醒词这个东西,市场上还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对这个做了研究。 除了唤醒词本身的含义外,他们还从多个方面入手研究。 比如“名字名字”的叠词式组合方式最受用户喜欢,而“品牌名字”的组合方式最不被用户喜欢,还有“小字”的名字最受用户喜欢。 甚至还从声调、声母和韵母这几个方面都做了调研研究。 研究了这么多的唤醒词,林奇发现扳手公司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发布的智能音箱,除了用语音唤醒之外,还能支持触摸式和式的唤醒。 虽然这种方式是一种创新,但是林奇并不赞同这种“创新”,本来智能音箱就是一个语音交互,为了让人们省事。 可以想象,在家中你想换一个唤醒音箱的方法,然后就跑去音箱旁边摸它一下,把他唤醒了,但是反正都要说话,还不如直接就叫它名字。 这也还好吧,多一种选择,无非多一些设计多一些钱。 但是唤醒就有点 语音交互的本质是为了节省用户时间,让用户感觉到舒服,这倒好,给配了一个。 是一个容易丢失的东西,比如空调,如果一整个秋天都没有开,到冬天了,想起来开了,估计需要找很久。 就连电视的,天天用的,也会经常找不到。 感觉给智能音箱增加一个,有点画蛇添足,徒增成本,没有任何实际的优化。 关于唤醒词,林奇心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看来,第二智慧科技出的智能音箱,尽量应该去掉唤醒词。 如果效果真的不太好,也要保留一个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唤醒词的功能。 林奇除了调研智能音箱的唤醒词外,还对手机助手的唤醒词做了调研。 说起来手机助手,不得不说水果公司的sr。 sr!就是水果手机语音助手的唤醒词。 这个发音,林奇专门学习过,也不知道是发音不标准还是怎么着,经常唤不醒,为此林奇还想是不是英文识别的问题,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在哪里能更改这个唤醒词。 等到有了国内版本的智能音箱,林奇发现唤醒词都是中文的,唤醒率好像比sr高了一些。 “看来还是和软件相关。”林奇最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1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