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归顺不等于收服 (第2/2页)
年的战火之后,中原大地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各方都已经暂时休整,后金的大军在关中,闯军在襄阳,大明的军队在江北,各处无刀兵。 奇怪的是,各地一片忙碌,到处都在调兵遣将,到处都是征调民夫青壮,南下的,北上的人群,络绎不绝。 如果这时你站在一定的高空中,会发现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分成了几乎是明显的一道由人流组成的分水岭。 所有的人群朝向的目标地,都在向这一条线集中。 刀兵是暂时熄灭了,但是南京的朝廷内却热闹了起来,先是勋贵们大批的奔赴毫州,紧接着文官们又坐不住了。 原因无他——大明的官场严重缺员了。 自前岁开始,朝廷就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委任过地方官。李闯前年底开始进攻京师,原来那个崇祯皇帝,如何还有精力搞这些事情。 后来的朱由检也一直在到处忙碌了大半年,勉强支撑起来南京这个朝政起来。至于地方官员,已经没有过问许久了,一些官员开缺,留下了大量的官员身兼多职。 地方官的权利过大,过多,必然导致腐败。而读书的学子们,却也都眼巴巴的看着这些位置而不能进位。 “启禀皇上,地方吏治多乱,臣请奏朝廷尽早开科,此事刻不容缓。” 朱由检刚刚回南京的第一次上朝,吕大器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众多大臣附议。 显然,这已经不是吕大器私心作祟了,此事应该成为朝廷的当务之急了。 侧身看了一眼朱聿键,只见他低着头,不言语,很明显有些沮丧。朱由检明白了,朱聿键陪着太子监国以来,这件事肯定也有人提过,估计他一直在左右挪腾,勉强支撑到了现在。 “朕认为,开科还是应当在今秋,目前朝局艰难,不易过早。一直以来,朕都未曾亏待学子们。吏考一直都有,有心报国的读书人大可以去参加吏考,难道非要等着科考吗?” 朱由检再一次当庭拒绝了开科的建议。在朱由检的心里,对于官员的空缺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如果这个时候开科,必然会让中举的人大规模的直接进入官位。 同时也代表了大明又将引来一大批新的不纳税的利益团体。 财政本身就艰难,朱由检不想在局势稳定之前再多花一笔不在税目帐外的开销。 而吏员,只需要负担俸禄,还是同样需要缴税的,大明的科举是一旦中举,就可以免税,捎带着一大帮子人可以投效,一起免税。 “皇上啊!此举会寒了士子之心啊。”吕大器当庭痛哭起来,东林党那一套玩得特熟。 对于这个人,朱由检不想得罪,也不想重用。虽然历史把吕大器写的很好,但是朱由检认为,他充其量就是史可法的一个翻版,而且还没有史可法有名望。 凭借着儒学道德标杆式的做派,遇事都和稀泥,无错也无功。 史可法对付高杰,就是这种手段,靠的就是一顿说教。吕大器后来对付西军,也是这一套。 如果让他俩去对付洪承畴,恐怕没出场多久就得死。 “吕爱卿,如果你认为吏治混乱,朕可以让你带领刑部,严查贪污不法。爱卿可愿意领命?” 朱由检被整得没有办法了,只好出此下策。既然你看不惯,愿意整天把道德标杆挂嘴上,那你就去找错去,最好是找下面人的错。 “朕意已决今秋开科,且今年科试大改,文体不限。朝廷既然缺人,应当不拘一格将人才。” “哗!”整个武英殿都喧哗开了。 一时间,争论不休。朱由检不可能不碰科举这个大明最大的核心问题根源。他尝试着动一点点试一试。 就这一点小小的改变,都让整个朝廷震动。科举的禁锢程度,是非一般的严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