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5页 (第2/2页)
市规划建议? 几个研究员一边蹲在墙根吃着麻辣煮,一边感慨,苏主任这是不是忒抠了些?我们辛辛苦苦干活儿,结果就请我们吃个麻辣煮?我稀罕的是这碗麻辣煮吗? 苏娇杨恰好从他面前经过,轻飘飘地说了一句,那不如我请你吃大饭店的饭吧,你们的科研绩效都按照标准科研绩效的比例来发。我们每次庆功宴都去大饭店吃。 那研究员听了立马安静如鸡,不是鸡笼里的鸡,而是被现场抓住从事不良生意且抱头蹲下的那种! 一个科研项目标准的科研绩效是百分之三十,其中,百分之二十用于支付给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等,余下的百分之十归研究员本人所有。 百分之十听着不多,但对于一个百万级项目来说,能提成十万,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年头的万元户都是少数,研究员算是靠学术发家致富的这批。 可苏娇杨对国重里的研究员大方,她将研究员的科研绩效上提了百分之五,在不损害课题承担单位利益的情况下,这百分之五便是从她自己的科研绩效里扣除的。 举个例子,整个项目两千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该项目又六百万属于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实际分到普通科研人员手中的经费有两百万,余下的四百万用于给苏娇杨以及国重的维护。 苏娇杨主动让出百分之五的科研绩效,便等于是让出了一百万,用以分给科研人员,国重维护的费用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实际上等于是苏娇杨自己少拿了一百万的科研绩效。 整个国重团队中的研究员,除去那几个跟着苏娇杨做了本科论文就直接留校的学生外,其余哪个研究员不是之前就在别的课题组中摸爬滚打过的? 正是因为知道别的课题组的研究员都是怎么过得,他们才会知道国重的条件待遇有多好。 而且同那些今天有项目就能活下去,明天没项目就得两眼望苍天的游击式科研团队相比,待在苏娇杨领导的这个国重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项目从来不缺。 沪上、羊城、鹏城的城市规划项目做完,立马就来了很多城市跟着做规划,项目是之前的十倍有余。 超级列车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列车时速提到了三百五十千米每小时,但苏娇杨又提出了磁悬浮列车以及超音速列车的概念,直接同国防部签订了长久合作项目,十年之内都是有保障的。 国防科大慈云副校长主动找上门来,请国重与电子系联手,从科技部争取了一个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机cao作系统的研发项目下来,分给国重的项目工作量不是很多,但油水却肥厚得吓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