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的爱情已经被柴米油盐耗干,也应当维持最后一份体面,不要再让双方难堪了。 为了避开前妻的胡搅蛮缠,李党育教授住进了国防科大的教职工公寓,好在苏娇杨给的科研条件好,只要他想做研究,就不用担心没有经费的问题,李党育教授这才渐渐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 李党育教授本就是业内知名大牛,算是苏娇杨捡了个大便宜,直接把人挖到国防科大之后,熟悉了三天项目,也熟悉了三天的课题组内部成员,而后李党育教授就直接上手研究了。 为了寻找到最适合做铁轨的合金,李党育教授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些金属材料的硬度高,有些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好,有些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强,还有些金属材料的耐磨性特别好,可问题来了,该怎么找到硬度、延展性、导热性与耐磨性都好的材料呢? 李党育教授守在高温炉旁边,一组一组样品去混合,等冷却成合金后,再拿着合成的样品去做力学性质测试,忙活了数月,得到的数据不止一组,却越做越混乱。 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混合,得到的力学性质测试曲线就很复杂了,三种金属材料混合之后,得到的力学性质测试曲线就和虫爬一样,如果是四种不同金属材料混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散点图李党育教授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这个课题的难度。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更,今天不困! 第56章 常规cao作 如果李党育教授还是在京城理工大学,那他肯定是用原先的研究思路来。 原先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缩小四种金属材料的配比,直到得到一种最合心意的材料。 可现在已经从京城理工大学跳槽到了国防科大,而且他跳槽的地方还是以数学而知名的国内唯一一所以理科命名,实际研究内容却是工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党育教授想试试看,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能不能给他制造一个奇迹,就如同苏娇杨给石油工业部制造的那个奇迹一样。 现在别说是石油工业部,就算是他们这些同石油工业部所负责的研究领域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学科,都听说过苏娇杨的名气。 之前的研究人员一直都将数学当成解决理工科问题的工具,没想到这个工具居然这么好用,用在苏娇杨手中,居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这也给那些理工科的研究人员提了个醒,并不是数学这个学科鸡肋,而是他们不会用。 * 李党育教授将他遇到的问题同苏娇杨说了之后,还提了几种他觉得可行的解决方法给苏娇杨参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