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3页 (第2/2页)
面上打了个旋,便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就连当事人之一的贾珠,也只是在开祠堂那一日到场观礼后,便一心准备起殿试来,全不管正院里贾政怎么咒骂贾赦肆意妄为,也不管王夫人又派出哪个见钱眼开的婆子给王家或是王熙凤送信。 信都被他截下了,里头的内容背都背得出来,又有什么值得看的?直接扔进废纸堆里,一把火烧了便是。现在没有什么比殿试更重要。 贾珠春闱中了第十八名,便是殿试发挥的好,一甲也是不敢想的,倒不如现在就挑一挑可以去什么地方就任。林如海本意是想让贾珠考庶吉士,贾珠自己却没有这个打算——留在京里,除了收些金银或是粮食,再也没有别的物资可以收集。倒不如去一些看似贫瘠实则矿产丰富的地方,尽可能的多收集些物资。 对林如海自然不能说出这个理由,贾珠只说自己在京里住的不畅快,不如到地方任些实事。为什么不畅快,林如海比他自己还知道的多些,想想也就同意了。 殿试之前,宁国府传出了秦可卿病逝的消息,贾珠听后让管家送了一份奠仪,自己仍然看书——两府已经分宗,荣国府之人倒不必如原著一般,还要给个小辈居丧。不过分宗时京城贾家跟着荣国府这一枝的人不多,大多数还是选了嫡枝的宁国府,那排场应该也小不到哪儿去。 管家回府后证实了贾珠的猜想,宁国府这次仍要大办,贾珍左挑右选棺木都觉得不中意,正派人四九城的寻好棺材呢。哪怕人还没有入棺,僧道之流也日夜不停的念起经卷来。四王八公或是武勋之家的人,走马灯似的送祭,一条宁荣街都摆不下车马。 听到这里贾珠拧了眉,摆手让管家出去前,吩咐他务必约束好府里的奴才,无事不得外出——秦可卿就算真是先太子的私生女,也没到为了她停了殿试的份上。殿试后必排宫宴,而几世以来四皇子搞事,无不是借着宫宴…… 因此便是知道自己殿试成绩又进了两名,中了第十四名进士,贾珠的脸色也一直平平,与一众强自压抑着欢喜之态的进士截然不同。 看在已经宦海浮沉的朝臣们眼里,就是稳重自持,知道他身份的人,还要赞一声不愧是国公府出身,果然宠辱不惊。就连皇帝,在听完状元代表本科进士们,声情并茂朗读完谢恩奏章后,也随手指了一下贾珠:“可是荣国公后人?” 贾珠心里再骂皇帝要把自己架到火上烤,面上也要诚惶诚恐的出列,跪下后奏道:“臣,贾珠,祖,荣国公贾代善,父,前工部员外郎贾政。”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贾代善当年也是爱读书之人,更想子孙读书,不想真让你把书读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