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三国_第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第3/3页)

约莫五十多岁,身材颀长,精神矍铄,目光奕奕有神,不见丝毫老态。

    曹冲奇道:“这位是?”

    张医曹笑道:“此乃我家中远亲,名为张机,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与公子相商。”

    曹冲邀他们入内,相对而坐,又亲自给他们倒了两杯大麦茶,才问道:“张先生也是医官么?”

    张机笑道:“算是,祖上当过官,张某也蒙祖荫得了闲差,辗转各地任职,没什么了不得的功绩,倒是见识了不少病例。”

    曹冲问道:“不知先生寻我何事?”

    张机说道:“张某自出生起经历了许多场大疫,家人便有不少是因病去世的,一直为此痛心不已,因此潜心学医,想要攻克伤寒杂病。最近张某听叔父说起公子有一法可以印刷医书,特地托叔父求见公子,就是想看看公子能不能帮忙把张某集毕生所学、所见著成的医书刊印成册。”

    曹冲越听越觉得这个经历有点耳熟,忍不住追问:“先生所著的医书叫什么?”

    张机据实以告:“《伤寒杂病论》。”

    曹冲:!!!!!

    第42章 【太jian诈了】

    《伤寒杂病论》!!!

    曹冲不是学医的,可也知道《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理论基石之一!

    由于战乱原因,流传到后世的《伤寒杂病论》散失了不少,到北宋才被校订出版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前者主要讲伤寒理论与治法,后者讲的则是杂病相关!

    后世有人将《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众方之祖”,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

    所谓的伤寒,就是各种外感热病的统称。

    这时代的人不知道什么病原体,只把它们统一称之为“外邪”,外邪入体引起发热,便是伤寒的主要表现。

    东汉末年,由于天寒、饥荒、战乱等等原因,爆发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传染病,也就是时人所说的“大疫”。

    华佗和张机(张仲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尤其是张仲景,他亲身经历过许多次大疫,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对于攻克伤寒这个课题十分执着,每到一地都会关心当地有没有疫情发生。

    一旦发现有那样的苗头,他就会二话不说扑到上面去潜行研究救治药方!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名医也一样。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虽说不能单纯用“唯手熟尔”来概括,但临床经验多了,医术确实会大大提升。

    比方说川渝医生治肛肠、青岛医生治痛风、云南医生治食用菌中毒,全都是个中好手!

    曹冲没想到天上能掉下个张仲景来。他激动地抓住张仲景的手,说道:“原来是仲景先生!”

    张仲景一愣,没想到曹冲还能报上自己的字。他点头说道:“在下确实字仲景,没想到公子竟会知晓。”

    曹冲当然知道,他太知道了,虽说他不学医,可中国人哪有不知道医圣张仲景的。

    这才是真正的如雷贯耳!

    曹冲仗着张仲景不会找华佗对质,张口就胡扯说是从华佗那听说过张仲景。

    他俩可都是当世名医,老家还离得挺近,一个河南一个安徽,听说过彼此是多正常的事啊!

    张仲景听了也没怀疑,他也是听说过华佗的,当初听说华佗成了曹cao的私人医官他还挺惋惜,觉得华佗的医术可以救治许多百姓。

    不过这次他到邺城来,却从张医曹口里听到华佗如今的际遇:华佗现在不用给曹cao治病了,而是跟着曹cao的儿子曹冲。

    张仲景依稀听说过这位小神童,再细问,才知曹冲准备为华佗做什么事。

    怪不得华佗愿意跟着他干!

    张仲景之所以悉心著书,就是希望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和药方可以推而广之,救治更多百姓!

    所以听说曹冲能以极低的成本印刷医书,张仲景便顾不得唐不唐突,豁出脸去请张医曹帮自己引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