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希望[足球]_第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页 (第2/2页)

…有点复杂,”沈珩继续努力解释,“在1994年以前,都是行政体育,叫‘举国体制’,各地方选一些苗子,集中训练集中培养,用‘堆时间’提高水平。1994年,足球改成市场制了,有了联赛甲A甲B。足球改革的结果是足球学校雨后春笋,然而短短三年以后便暴露了一些问题——当时刚刚市场制嘛,没有几家俱乐部的,学生学校毕业以后无球可踢无处可去,足球学校先后倒闭,与此同时,刚起步的众俱乐部也并没有青训系统……就两三家有,于是,举国体制没有了,集中培养不存在了,市场体制又不健全,1997到2009是中国青训崩溃的12年。1997到2001的‘巅峰’过后,就全都是下坡路了。也就是说,如果不靠归化的话至少会有12年空白。”沈珩记得,2001,世界杯出线那场他在现场,沈阳五里河体育馆顷刻变成欢乐海洋,第二天的《体坛周报》头版头条叫《出线了》,随后,2004亚洲杯拿了亚军,日本还是手球赢的,大家以为那是开始,谁知是巅峰。

    听了这话,众人沉默。

    “还有不少别的原因。首先,中国还是体育弱国。学生高考压力太大,业余期间学学球的小学生是有一些的,然而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就被禁止摸球了……我曾经有一个师弟天赋极高踢得极好,老师求他爸妈想想,可他还是被带回家了。中国重视教育,甚至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它并不是欧美这样推崇运动员的国家。另外,为了公平,大学录取基本只看高考成绩,练球不能增加筹码。甚至说,学校不让学生踢球,我还写过检讨书呢,完整踢过90分钟的中国人是非常少的。而且,社会福利还在进步,从事体育是有风险的。”事实上,踢球的人较多的国家,要么是像欧洲这种社会福利比较完善的,也就是发达国家,要么是像南美、非洲这种高等教育被精英化的,也就是非常不发达的国家,贝利就曾经说过,“在巴西,踢球是穷孩子逃离贫民窟的唯一途径”。中国人越来越富,练体育的越来越少。

    对于那些全民运动中国总在指望天才,单人运动或许可以,可足球要11个人,11个天才同时出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他是不行,别人也不行,可是,如果有10个他自己,有10个现在的队长,有10个左后卫,10个右后卫……他们队伍的成绩也不可能是这样子了。足球需要运动天赋,基数大了,人才才多。事实上,如果一个国家足球不够好,基本一定是因为这个国家踢球的人不够多。

    他们就是这个水平。网友们说天天抽鞭子,他们成绩就能上来了,这不是事实。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中国足球它是特立独行的烂,把中国足球跟中国完完全全分割开来,可其实,它是教育观念等很多东西的一个缩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