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节 (第3/4页)
院中的石灯,甚至将边上用来赏景的小楼主梁给直接震断。 温飞琼长袖一挥,将飞近身侧的碎石沙尘随手拂开——他一向热衷于比武之事,察觉到掖州王与北陵侯有动手之意,便特别自觉地跟过来旁观。 小楼倒塌的动静太大,同在芳在馆的年轻高手们自然闻声前来,看看情况,杜静若的轻功乃是白云居居主亲传,纵掠时轻若飞鸟,与裴向舟同时抵达事发地点,她瞧了眼面前建筑的残骸,不解:方才发生了何事? 为了避免武林势力因为内讧而减弱,在来京之前,他们曾言明不许私自打斗,就算真要交手,也必须点到为止。 但以眼前的情况来看,方才动手之人,显然点得比较用力。 孟瑾棠低低咳了两声,接着肃然道:无论刚刚发生了什么,既然我在这里,一应善后之事自然是算在寒山派身上 她说话时,目光状似不经意地在温飞琼身上扫过。 温飞琼一怔。 杜静若想起自己当日在寒山外院里被无情剑邀战,并害的寒山派永济外院演武堂重铺地板,并栽种了新的花草树木一事,下意识认为此事也必定是温飞琼所引起,忍不住用谴责的目光看了乔装改扮的无情剑一眼。 后续赶来的江湖人士见状,经过一番特别符合人设的脑补,皆与杜静若想到了一块去。 温飞琼斜身靠在院子边的杏树上,肩膀笑得微微颤抖,过了好一阵,才由衷赞叹道:孟掌门仁厚侠义,实不愧为正道支柱。 他心知肚明,自己当日几乎拆了寒山派永济外院的演武堂,掖州王年纪轻,行事也多有促狭之处,今日之事只算是小有回报而已,对方虽然不是易容方面的翘楚,但也深谙甩锅之精髓。 * 五月十五。 准备已久的都婆国之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虽说理论上此类大会每十年就得举办一次,但在局势紧张之时,两国也会顺势取消这一活动,并且绝不费事补办,所以算上今年的这次,也不过开了十二回而已。 因为每次大会都是从歌舞宴饮开始,所以两边人马都会先在皇家园林之中吃喝一番,欣赏下文艺表演,然后再缓缓切入正题。 朝廷这边本着想跟武林中人和谐相处的想法,把刻石碑的机会交给了那位传说中文武双全的无情剑温公子,温飞琼则表示掖州王跟都婆国来使一样,都不算中原人,指不定会比较了解后者的想法,所以特地过去请教了下石碑该如何刻写。 孟瑾棠其实不太了解都婆国,但在综合各方意见后,还是尽量给了一个虽然没太多文采但也不会出大毛病的建议。 温飞琼深以为然,当下以剑为笔,纵横挥洒,最后朝廷这边收到的,就是一块刻有大夏与都婆国文化交流第十二次会议热烈展开行楷字样的石碑。 第149章 不管是都婆国来使,还是大夏本地江湖高手,在途径那块石碑时,都忍不住驻足凝视一会。 身为习武之人,他们第一眼看得都是上头的剑路,第二眼则在对碑面文字的理解中,陷入了文学素养方面的自我怀疑。 来自各州的江湖人跟都婆国使团分左右坐下,最中间刻有龙纹的大椅自然是为了皇帝准备的,建京的其余皇室贵胄们则被安排在御座周围,中间用侍卫隔开,免得江湖人跟都婆国来使突然激动起来,波及到他们这些身无武艺的普通人。 建京中的大家子弟自然也有注意锻炼身体的,但主要是以弓马一类为主,与武林中人的修炼项目颇不相同。 此刻距离开席还有点时间,皇帝等人尚未抵达,江湖人这边正在各自寒暄谦让,听得寒山派孟掌门过来,便一齐将她让到了上座。 都婆国那边也留神注视,想瞧瞧那位大名鼎鼎的掖州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微风吹拂,吹得墙角的蔷薇一阵乱摇,将阳光摇成了数不清的细小碎片,一位头戴帷帽腰侧挂剑的青衣少女就披着碎光,缓步而至,步履间轻若流絮,她立在阳光之下,犹若雪后松柏,雨中修竹,身后还跟着阿卓等数位寒山派人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