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暹罗 (第2/2页)
17世纪时,暹罗开始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和商业关系。 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尽管缅甸人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对暹罗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年轻的郑信将军(泰语称达信,(1734417—178247),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国吞武里(今曼谷郊区)王朝国王、建立者,又称吞武里大帝、达信大帝、郑信、郑昭、郑昭王、披耶达,华国广东潮州人后裔,父亲郑镛是华国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人(今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和他的随从突破了缅甸人的重围,逃到了尖竹汶。大城沦陷七个月后,他和他的军队乘船返回到都城,赶走了缅甸驻军,收复了大城。 郑信打败了缅甸的入侵,统一了泰国各部,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被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是泰国历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 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皇节”,郑信为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 达信的部将却克里1782年杀达信自立为王,史称拉玛一世。 从1782年统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将王室都城从吞武里迁到河对岸的曼谷,并建造了大王宫。 拉玛二世(1809-1824)继续修建工作。拉玛三世国王(1824-1851)重新开始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并发展同华国的贸易。 《国王与我》中的拉玛四世国王(1851-1868)与欧洲国家缔结条约,避免沦为殖民地,并建立了现代泰国。在他统治期间,开展了许多社会和经济改革。 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 1896年,英、法达成利益妥协,间接使得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拉玛七世国王(1925-1935)统治期间,泰国从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 1939年6月由暹罗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 1939年起实现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暹罗倾向日本,1941年被日本占领,宣布加入轴心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和暹罗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 1942年1月25日泰国宣布向英美宣战,日本曾将部分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罗随即在翌日宣布“暹罗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暹罗的“宣战无效”宣言被同盟国承认。 1946年6月9日拉玛八世在王宫不幸遭枪击身亡,而王弟年仅19岁的普密蓬继承王兄王位,成为拉玛九世。 1949年国家正式改名泰国。 在其历史中,泰国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是它是东南亚唯一的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国。 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首都曼谷是该区域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区。另外,泰国是东盟始创国之一,亦在东南亚区内事务有积极的参与。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泰国在一战二战期间的战争动向并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清楚的,毕竟在那种环境下,又要轴心国认可,又要同盟国信服,并且还能两面讨好,两边占便宜,实属不易。 另一个数据就是泰国借此战争机会,几乎掠夺了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其中包括日本、美国、欧洲各国侵略军中转而没有来得及转走的资源,这也是泰国能有现在这么多的金佛、金殿等景点的出处之一。 可以说战争期间,世界都在受难,唯独泰国在发财也不为过,如此众多的财富,也直接奠定了泰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虎的地位,不然怎么过了两百多年,现在火箭都出不了地球呢?当然,以上所述纯属未来人个人观点,并不属于官方言论,仅博君一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