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_第1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节 (第2/2页)

办法。”

    赵致礼看着他问道,“什么办法?”

    季衡道,“之前增开五港市舶司,不少海商争相前来做生意,只是市舶司刚开,很难如广州那般上轨道,所以便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海上海寇徐铁虎同王启等借此机会扰乱海港,且借着商人之名混上岸后劫掠,让朝廷大受损失,这也让禁海派言论一时更占上风,如此只好先行关闭了这五个市舶司。但是那些愿意规规矩矩做海上生意的商人,却是受了大损失。如此,我以巡抚之身,前去招揽这些商人,让他们出资支持水师建设,只要打击了倭寇海寇,海上平静一些,朝廷定然又会增开市舶司,到时候,他们做生意,一定时间,诸如五年十年内,便只收他们三层税。如此,既可以让这些商人支持朝廷,不和海寇结盟,又有了银钱扩建水师。”

    赵致礼听得愣住了,然后就笑了起来,道,“你这个倒是好主意,只是和商人合作,不知皇上是否会批准。”

    季衡道,“皇上定然会的。”

    季衡留了赵致礼下来一起吃饭,赵致礼就说,“以前在京里时,咱们在一起的机会倒不多,但是每次在一起,倒是能够坐下来好好说话聊天,这下到了这东南来,咱们在一起的机会很多,坐在一起,却没有了下棋闲聊的心情和闲暇了。”

    季衡听后也是叹了口气,说道,“战事逼人,也是没有办法。若是江南海患早日解决,以后我们便也又有了闲暇和心情。”

    赵致礼陪着季衡用了一顿饭,没有多做停留,之后就出城去带着军队回了余杭。

    季衡多在扬州留了一天才回余杭,这时候,汪秉直汪大人也回了余杭了。

    季衡没做休息,便上了总督府去。

    213、第九章

    这次的海寇之乱,随着进犯苏州一带的倭寇入海,便算是告了一个终结。

    江浙一带的卫所和海寨派出船只出去追击和巡逻,倭寇海贼这次被朝廷官军打得一败涂地,登岸倭寇海贼有逾万人,最后逃回海上的只有一千多人。

    此次是朝廷的大捷,是汪秉直总督闽浙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自然也是季衡巡抚闽浙以来的最大胜利。

    但这个胜利却因为季家村之难而大打折扣,以至于到如今,关注胜仗的人还没有关注季家村之难的人多。

    虽然余杭大捷以及蔡泾坝大捷都已经以非正式的飞鸽传书渠道传到了京城,但是,正式的奏报汪秉直还没有写。

    季衡来了总督府,汪大人就正好让了季衡随他到书房。

    坐下之后,仆人上了茶水后退下,汪大人又让仆人关上了门,这才准备和季衡详谈。

    季衡头上还包着那纱布,不过他一张白脸,眼睛幽黑如深潭,潋滟如秋水,包着那纱布也不难看,甚至更衬托出一股深沉的忧郁。

    汪大人不得不关切两句,“贤侄头上这伤,可好些了?”

    他手下的将领们伤了,只要不是缺胳膊断腿,或者是在鬼门关口徘徊,他都是不会问一声的,打仗做将军的,本来就该是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马革裹尸的觉悟,受点伤又算什么。

    所以,像季衡包着头的那点小伤,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那完全是不值一提,但是在季衡头上,汪大人就觉得还是关怀两声为好。

    季衡羞愧于受了这个伤,要是别人不问那还好,一问起,他都不好意思说出真相,于是只是道,“只是一点小伤,几日就好了,不值大人关怀。”

    说着便直接转移了话题,“此次倭寇海贼进犯江南,至今杀敌之数,我方损伤,百姓之损伤,也该统计出结果了,不知各地是否已经上报上来。”

    季衡下东南来之前,倭寇之乱,报到京城皇帝跟前的,往往总是杀敌之数,是否守住了城池,官军之卖力,或者谁在抵御倭寇海贼上失利等等,总是淡化了倭寇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百姓有多少损失这些事。

    以至于让皇帝看到的,大多是好的一面,只要是事情没有纸包不住火,就根本不会往京城报。

    季衡在早前看奏报的时候一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京城官员对一般老百姓并不那么关切,故而也一直并不太在意这个问题。

    季衡一下东南之后,就要求每次奏报,必须将对百姓造成的损失也都写清楚,不许淡化这一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