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1节 (第5/5页)
,大不了由临时政府接管,然后重新引进原材料并且从流民中招募劳动力恢复生产。 为了合理的运用这些流民劳动力,韦汝骢还提前安排了工厂招聘,虽然这些招聘的工厂目前都不存在,但先给这些流民一个工作职位不仅能起到极大的心理安抚,更能有效的控制人群,省的流民无所事事养成不好的习惯。 不过在众多的招募人力活动中,还是有一些可以立刻投入劳作,那就是成为民夫队协助中国军队作战。集团军司令部不会白用劳动力,甚至还开出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在工作时意外受伤或者被敌人击毙,都会给其家庭相应的补贴。所有民夫包吃包喝,每天还有五毛钱的工资,当然是用共和币结算。 北方第二集团军针对唐努乌梁海和阿尔泰诺乌梁海的进攻作战,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五天时间。阿泰斯乌梁海距离另外两部乌梁海的本来并不算太远,可是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导致进攻的步伐放缓了许多。 然而,好在沙俄军队的顽抗根本不足为道,当后续部队渐渐赶上来后,唐努、阿尔泰诺两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到了一个月底,中国军队完全控制了乌梁海三部地区,溃逃的沙俄军队全部撤入新西伯利亚,除了被动的防守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反攻的打算。乌梁海地区的成功收复,不仅对中国当局带来了新一轮的欢呼,同时对整个沙俄政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当沙俄政府听说中国军队突然不宣而战,原本混乱不堪的政局顿时更加混乱。随着中国军队在占领区开展的平均地权、安抚平民的友善政策渐渐传来,沙俄国内中下阶层的反应愈发强烈,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奴,他们以此为对比,对沙俄政府的无能、残暴和腐败绝望到极点,再也不对沙皇政府抱有任何希望。 这种反差带来的效应不仅迅速,而且情绪化极其浓烈,沙皇在剥削人民,反倒是侵略者在解救人民,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局面。 趁着中国大军入侵引发的一连串沙俄政治波动,俄罗斯社会工党加紧策划革命行动,从一月底开始便在彼得格勒扩大宣传力度。尽管工党内部存在一定的分歧,以马尔托夫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一直反对伤害俄罗斯资产阶级利益,但这股孟什维克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撼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正是因为社会工党的频繁动作,使得沙俄政府愈发感到无力,内患的程度已经到底不可想象的地步。 为了确保能够阻挡中国军队的继续北伐,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将欧洲战场的军队撤回国内,并且以最快速度赶往新西伯利亚支援前线。 当这个命令一经传出之后,立刻对欧洲战场的局势造成转折似的影响。 协约国原本已经陷入非常严重困境,时至今日法国领土已经沦陷了三分之一之多,而长达三年的财政赤字让法国政府根本无力继续作战。现在又收到这样雪上加霜的消息,哪怕英法联军根本不在乎沙俄军队的作为,可沙俄军队的撤军无疑造成了一种士气上的打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协约国阵营将无法赢的这场战争。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1章,南亚议和 这种理念不仅弥漫在国家政府之间,更是像梦魇一般在协约各国军队中扩散。 为此,英国首相不得不连续召开外交会议,一边鼓励协约国阵营继续坚持作战,一边又在私底下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摆在他们面前的解决途径彷佛并不多,国家议会早就开始蔓延着一股尽快结束战争的气氛。 除了沙俄撤军之外,在一月中旬印度发回的一封电报内容对英国政府的重创同样不轻。 弗伦奇军团已经从暹罗撤回到印度,弗伦奇元帅本人详详细细的制作了一份报告书,将南亚的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得出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南亚战争除非举印度全国之力对抗中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得胜的可能性。 并且弗伦奇元帅在这份报告书里还提出一个建议,以出让暹罗、缅甸两地为价码,尽快与中国议和,结束南亚战争。这是减轻欧洲战场负担最好的办法,也能消弱与中国的矛盾,迫使同盟国之一的中国提前结束世界大战。 至于沙俄方面,既然尼古拉二世已经决定撤军回援国内,那就索性由沙俄军队牵制中国在北方的战线。以沙俄国土面积和国家实力,理应可以将拖延中国军队足够的时间。 就在弗伦奇发出这份汇报书的同时,还没有等到国内的答复,他已经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中国商议停战的事情。 尽管这种做法在印度引起了许多争议,很多知道内情的高层官员纷纷不满,但考虑到印度的处境也只好默许了弗伦奇的做法。 英国政府在阅读过弗伦奇元帅的这份报告之后,起初非常震惊和震怒,认为弗伦奇元帅是犯下极其严重的畏敌罪行。可是随着法国战场前线发来的种种战报,不少议会大臣都感到恐慌,随即对弗伦奇元帅的报告进行重新的考量和论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