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4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5节 (第5/5页)

越嚣张的扩张,如果再不能遏制下去,迟早会触动沙俄帝国的利益。为此,他最终决定临时抽调一支军队,并调动驻扎在鄂霍次克海的四艘老式练习舰组成海军力量,参加英日联合参谋部。

    虽然这四艘老式练习舰不尽人意,再加上沙皇征调而来的陆军部队总兵力还不到一万人,武器装备也都是颇为落后的旧式装备。但是对英日联军而言,沙俄加入对中国的军事行动,从某种方面上来说提供了气势上的援助。

    再者沙俄军队从海参崴向中国边境发起突然袭击,一定能造成出其不意的战略效果。根据情报部门搜集到的相关信息,中国在东三省的军队目前全部集中在辽东半岛,可以想象黑省正是空虚无防之际。

    英日俄三方在五月十三日这天,派出代表来到日本札幌进行会晤,确定三方联合发动一次从中国东部海域的进攻。其战略目的是利用中国后方兵力不足,并且注意力全部放在辽东半岛的机会,利用突然袭击快速侵入东三省腹背,直取长春。

    作战计划拟定,三方着手开始准备。

    五天之后,英日联军在开城、春川两处战场发起了一轮强攻,利用凌晨时分是湿闷的天气,将战场容积最大限度的兵力全部投入。春川外围的中国阵地出现许多松动的地方,好在后续兵力紧急补充上来,总算扼住了日本军队的进攻。

    可惜开城的防守不尽人意。由于前几天连续下了几场大雨,导致郊区外围的土木工事被雨水侵蚀,在英军炮兵高精准的轰炸之下,许多阵地坑道立刻崩溃。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72章,突袭吉林省

    开城原本处于半包围状态,正面进攻的第八师团打得非常汹涌,牵着了三十七师大部分兵力。而在西部侧翼的弗伦奇军团第一师和东部侧翼的日军第十九师团,马上发起趁虚而入的强攻,很快就攻克了开城外围好几个镇子的阵地。

    三十七师损失惨重,五个海军陆战旅同样陷入混乱状态。尽管英日联军在一时间之内还不可能攻入开城城内,可是大部分外围阵地告失,防守的空间大大缩水,开城危在旦夕。

    开城的战况很快汇报到平壤前沿参谋部。蔡锷对英日联军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感到疑惑不解,尽管从一定程度上来推测,英日联军肯定是蓄势已久,就等待天时地利之际发动这一场大规模总攻。然而纵然让英日联军得逞,推进了一些战线,可是英日联军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低,毕竟攻坚战每一寸的推进都是由许多士兵的鲜血铺洒而成。

    蔡锷几乎不用等到战况具体汇报,就能轻易猜出开城之战给英日联军造成的损失不小,绝对超过了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伤亡。英日联军之所以如此强攻,一定存在另外的目的。

    当晚,前沿参谋部召开会议,许多参谋官都认为应该将平壤城内的三十八师增派到开城,一方面是可以支援战场,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伺机发动反攻。在很多人心里,中日战争早就应该结束了,决不能因为英国这十万人的兵团而驻步不前。

    再加上国内越来越浓厚的民族自信心,如今前线指挥官们大部分都是求胜心切的状态。

    蔡锷冷静的分析了目前的状况,虽然他暂时猜不出英日联军下一步计划,但是却可以肯定只要英日联军继续像今天这样疯狂的强攻,中国军队只要以退为进,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活活把英日联军拖垮。

    英国弗伦奇军团是大老远渡洋作战,后续补充兵力非常困难,能够做到半年补充一次兵力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日本,虽然国内还有很多师团的常备部队,但日本整体上下早已经失去对战争的信心,原本议和是最好的结局,倒头来却因为大隈重信一人之词再度开战。再加上“东亚经济复苏计划”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经济越来越脆弱,国家和民间的财富正在莫名其妙的大幅流失,如今能维持前线作战部队的兵力补充已经非常困难,哪里还有多余的财政派出更多的部队作战?

    正因为如此,蔡锷很有信心跟英日联军打消耗战,故而才像现在这样将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英日联军缺乏后劲,对他们而言这场战争是拖不起的。

    最终,蔡锷没有打算立刻派出三十八师支援开城,反而给开城下达命令,一旦无法坚守城郭,大可向平壤撤退构筑新的防线。

    蔡锷可能不会想到,多亏他将三十八师按兵不动,从而为两天之后发生的战局逆转保留了预备兵力。

    五月二十日清晨,日本南清舰队和沙俄临时编队忽然出现在日本海北部的海面上,在两支舰队的身后则是经过伪装的美国货船。这些美国货船在之前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在台湾、日本本土进行一系列改装,增设了许多登陆艇和外挂装置,方便执行登陆作战。

    与此同时,早已埋伏在中俄边境的沙俄东方远征军团,立刻跨跃中俄边境,向着珲春县发起进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