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3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9节 (第3/5页)

业改革。等到中国大型城完成工业基建之后,德国接下来再以输出工业设备和部分技术为主,把工业化推广到全中国上下。

    不得不说,前两点都是中国现在迫切需求的援助,但是对于第三部分关于“政治改善”却让伍廷芳、陆宗舆、顾维钧三人感到非常不理解。再这一部分当中,许多条款内容都是威廉二世和兴登堡提出来的,特别是在协助中国推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上面,彷佛有许多隐藏的笔墨在其中。

    “辛慈先生,其他内容我们都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但是关于第三部分……似乎有点多余,您难道不觉得吗?”伍廷芳试探的说道。

    “是啊,这一部分显然对我们中国出兵作战没有任何帮助。”陆宗舆跟着说道,他特意强调战争这一点。

    “哦,哦,不,不,显然你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稳定的国家主义和国家意识对于凝聚全国上下的力量有多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的德意志帝国内部,所有人民和所有士兵都效忠于吾皇,以吾皇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以吾皇的耻辱为自己的耻辱。用你们中国话来说,这叫上下一心,关键就在于‘一心’上面。”辛慈煞有其事的说道。

    辛慈公使的这番话听上去很通俗易懂,伍廷芳、陆宗舆、顾维钧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很显然辛慈公使的解释是错误的,事情远远不会像其所说的那样简单。

    三个人低声议论了一阵,随后伍廷芳对辛慈公使说道:“阁下,您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了,这份文件是最好的交代。希望阁下能给我们一些时间仔细考虑一下,毕竟这件事需要向我们的元首进行请示。”

    辛慈公使理解的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来找我确认,或者我会派菲利普上校亲自向贵国元首做解释。”

    伍廷芳随意应诺了一声,然后起身告辞。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1024章,伏笔

    当天下午,伍廷芳与顾维钧便来到大总统官邸,将今天早上与德国交涉的内容进行汇报。

    在听说德国人决定提升对华外交等级时,吴绍霆同样感到很高兴,就在前不久他收到南亚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二十四师已经成功联络到缅甸的一位将军,双方正在交涉由中国扶持这位将军恢复国家主权、驱逐英法殖民统治者。他相信德国人提升对华外交等级的消息,必然能促成这次中缅合作,这是改善所有外国人对中国近一百年来的印象最好的机会。

    关于德国政府集中工业力量协助中国完成工业化过度,虽然这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对于吴绍霆来说仅仅只是一笑而过。中国目前的工业进度已经进入全速发展的状态,战争刺激着军工业市场愈发膨胀,而军工业又带动了周边附属工业的衍生。

    吴绍霆可以很有信心的认为,即便没有德国人的帮助,中国单靠自己同样能够完成工业化过度。当然,有德国的帮助理所当然会大大缩减这个过度时间,并且提高中国工业化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当伍廷芳加重语气提到关于援华计划第三部分时,吴绍霆一下子皱起了眉头,拿起计划书译本仔细的看了起来。在译文里面清清楚楚写作德国人协助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但是却没有交代太多这些改革的目的,即便有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德国人怎么突然对我们中国内政和社会体制如此感兴趣?”

    “元首,这也是我们感到很突然的地方。德国人一口气开出五亿帝国马克,外加帮助我们中国完成工业过度,这可不是一记小手笔。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德国人这么做肯定另有所图,我想很有可能就隐藏在这第三部分当中。”伍廷芳语气十分凝重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了沉思,他把计划书翻倒扉页,看了一眼参与制订计划的成员名单,目光忽然在德意志帝国首相霍尔维格以及陆军大元帅兴登堡两个名字上停留了下来。早在当年德国留学的时候,他在马其顿军团实习时就经常听说过兴登堡和霍尔维格对德意志帝国的影响,这两个人都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典型推动者,在德意志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做足了前期铺垫工作。

    尽管兴登堡本人于一九零三年时正式退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