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6节 (第2/5页)
段祺瑞。当即,他再次教训的对马绍良说道:“还不给我滚出去。” 这时,段祺瑞忽然挥了挥手,不轻不重的说道:“好了,年轻人血气方刚,有这样能担待的性子也不失是一件好事。马少帅看在老夫的面子上,罢了吧。” 马步芳对马绍良说道:“还不谢谢泉公开恩。” 马绍良一脸苦闷,一边伸手揉着被打肿的脸颊,一边叹息的对段祺瑞说道:“谢泉公开恩,刚才是小人无礼冒犯,还望泉公不要放在心里去。” 马步芳接着沉重的叹了一口气,声色忧切的说道:“泉公,我们一听到北京出事,第一个想联络的人就是泉公您。但是考虑到泉公已经归隐田园,实在不忍心前来叨扰,故而才改派人去了一趟北京拜见王大人。只是王大人一味心思要为前清守忠,普天之下除了泉公之外,还有谁能真正为北洋着想呢?” 段祺瑞依然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态度,端起茶杯刮了刮茶叶,悠然自得似的抿了一口,随后长叹的说道:“马少帅的心意老夫明白的很,只是这天下早已有了定论,我们何必还要另起风雨呢?” 马步芳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在下已然明白泉公的心思,这次冒昧叨扰了泉公的清闲,实在多有得罪。不过,在下从青海临行前受泉公的一位故交友人相托,有一件信物转交于泉公,交了这件东西,在下这就告辞了。老三,把东西取来。” 段祺瑞坐直了身子,不由自觉的很是奇怪,自己从来与西北并无往来交情,在青海哪里会有什么故交友人? 马步芳的一名手下把一个用丝绸包裹的小盒子取了出来,双手递到了马步芳手里。 马步芳转身由把小盒子递到了段祺瑞面前,后者带着疑惑的表情接过手来,打开了丝绸结子,只见里面是一个外观精美的檀香木扇盒。继续打开扇盒的盖子,里面端端正正放着一柄木骨镂雕的香木扇。 段祺瑞只觉得这扇子特别眼熟,但因为时日过久一时想不起来,随即又将扇子取在手里前后端详了一番。他打开扇面,只见扇骨上写着一行小字“聊赠君心”,在扇骨的背面有另外一行小字,却是用日文刻写下来的,应该是正面汉字的日文翻译。 他立刻想起来,这是在为镇压民党起义时,自己代表袁世凯向日本军方借贷军火,日方代表武藤信义赠送给自己的礼物。不过他当时并没有把这个礼物放在心上,事情结束之后甚至都不记得放在哪一个抽屉里面。 扇子只是其次,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武藤信义竟然去了青海! 他很快明白马步芳的用意,这个年轻人就是要让自己知道,日本人已经开始联络西北军阀,就连武藤信义都已经调派到西北成为常驻联络人。 看来,西北马家军这次是真心要有动作了! 马步芳略略等了一会儿,随后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向段祺瑞行了一礼,说道:“今日多有打搅,既然泉公心意已决,在下自然不敢继续深叨,就此告辞。” 段祺瑞忽然开口说道:“马少帅留步。我且问你,这只扇子是如何寻到的?” 马步芳微微欠身,说道:“是武藤先生命人从昔日总理府重金购回的,武藤先生说,只要泉公愿意出山,北洋必然能够东山再起。不仅武藤先生是这个意思,与武藤先生一起的理查德先生同样是这个意思。” 段祺瑞不认识什么理查德,不过这个名字是典型的英国名,早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期间,他就已经听说英国在西北的动作,很显然这个时候英国又在暗地里拉拢马家军了。 他表情淡然,却语重心长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马少帅,有一些话老夫不得不说出来,希望你听了之后不要太见怪,更不要胡思乱想。” 马步芳再次欠身,请示的说道:“还望泉公明示,在下必然谨记教诲。” 段祺瑞突然加重了语气,一改之前遇事不惊的态度,非常严肃的说道:“与洋人合作可不是崇洋媚外,更不是向洋人俯首称臣,更不能是里通外敌。走上这一步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破釜沉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马步芳怔了怔,心中一时乱了方寸,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段祺瑞看到马步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