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6节 (第3/6页)
,“五天!五天是我最后的期限。今天你无法交付现金,明天就是六百万美元,后天是七百万美元,再过一天是八百万美元,以此类推。到了第六天,即便你出一亿美元我也不会再跟你谈,到时候我宁可送他们去山西挖煤矿,或者让他们消失。” 滨口雄幸赶紧抗议的说道:“可是您刚才明明说只要五百万……” 吴绍霆冷漠的再次打断了滨口雄幸的话,说道:“你需要我再重复一遍吗?” 滨口雄幸吃惊的看着吴绍霆,他忽然发现对方已经把今天晚上会面所有可能性都做了预算,自己即便再强调任何内容都不可能扭转对方的决定。此时此刻,他心中除了愤怒,还有一种难以控制的耻辱,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从没有受到过中国这样的对待,自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在吴绍霆的领导下正在迅速恢复大国的元气,中日必将会在称霸亚洲的道路上决一死战。 沉默了许久,他忍不住再次说道:“总统先生,你难道就不能谅解,即便我今晚以最紧急的通讯与国内交涉,也不可能在五天时间里筹集这么多钱。” 吴绍霆冷笑着说道:“你身为特命全权公使,在应该决断的时候就应该果断,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请示国内,那还要你们这些特命全权公使做什么?我相信只要你今天下定决心,三天之内完全能凑齐应有的数目。” 滨口雄幸捏紧了拳头,沉默了足足三分钟的时间,最后说道:“我现在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今日的回话就到此结束,当我有更确定的消息之后,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阁下。” 吴绍霆轻松的说道:“我静候佳音。” 送走滨口雄幸之后,顾维钧回到私人会议室,向吴绍霆请示道:“总统,您刚才说的针对日本单方面禁令真的要签发吗?” 吴绍霆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说道:“当然要签发,其他国家我可以暂时不动,只要是日本人的政策一定要从严从狠。中日之间的矛盾一定要升温,反正我们中华民国要想成为强大国家,与日本必定还有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顾维钧坚定的说道:“我明白了,明天早上一定整理完毕。”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65章,青岛善后问题结束 国民大会进行了半个多月时间,终于进入了最后一部分议程,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最后一部分议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将诞生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后更庄严的《中华民国宪法》。《宪法》草稿是由宋教仁主编,但严格的来说,参与起草的人并不多,真正尽心尽力的只有宋教仁一人,因此可以说这部《宪法》完全是宋教仁一人的手笔。 不过对吴绍霆来说,元首制的确定已经让他不必再在乎《宪法》审议会议,于是接下来的会议他很少参与,一边考虑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官员名单,一边暗中策划对元首制政策的推广和巩固。至于《宪法》审议会议,他仅仅策动国会两院将“总统”称谓改成“元首”,以及把大总统任期五年更改“元首”任职八年,把大总统只许连任两届改为“元首”可连任三届。尽管这个做法引起了很多民主人士的猜忌,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活动的中华国民党,在消息传出之后马上组织反对宣传,抨击吴绍霆专政制度和违背《宪法》精神。 可是由新闻部掌控的舆论工具很快进行了连续报道,不仅邀请社会贤达发表支持吴绍霆的文章,连身为中华民国最高法官的徐世昌都亲自抓刀解释。徐世昌以最高法官身份称。“元首制是国家非常时期所推行非常制度,并非完全代替大总统制”,“等到国家趋于稳定发展,在下一次五年一度的泛代议制国民大会上,必然会修正元首制,恢复到总统制”。 关于元首可以连任三届,每一任期长达八年之说,不仅徐世昌在报纸上公开解释,冯国璋、岑春渲等人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发表声明。他们声称“既是非常之时期,必当以非常之态度来应对,仿若正在进行的欧洲列强战争,战争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若在此期间频繁更换国家领袖犹如临阵换将,是国家成败之大忌”,“元首仅以设想最长任期,一旦国家渡过危机,元首制自当取消,再者能否连任也要由国民大会选举方能得知”。 甚至与中国目前保持密切关系的德国、美国等国家,他们的时政记者以及国家政府官员也都支持吴绍霆的元首制,宣传“非常时期的元首制是中国走出国际困境唯一的出路”,以及“这是新生南京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大报纸上的主要内容都在围绕国民大会闭幕与元首制,新闻部把侧重点放在“临时元首制”与“加强中央集权”上面。很快民间就接受了这样的说法,不仅仅是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