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3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9节 (第5/5页)

外蒙和香港的威胁选择放弃,但是日本人一定会从中挑拨,甚至还会不顾英俄两国的劝阻贸然发兵。日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重拾亚洲霸主的地位!”

    “我们能在青岛打败日本人,就一定能在东北再次打败他们。”吴佩孚坚定不移的说道。

    “这一点我很赞同,但是为了确保十拿九稳,一旦协约国威逼过甚,我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之后,我们要先发制人。朝鲜目前只有两个师团,即便还要新增两个师团最快也要四个月的时间,旅顺第五师团在之前的轰炸中损失不小,整个东北的日军不过两万人,北京大本营那边只要准备就绪即可不宣而战。”吴绍霆眼神中露出一丝凶光,语气果断的说道。

    “不宣而战?”吴佩孚先是疑惑,随即又渐渐释然。

    “战场没有法则,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赢得战争,怎么有利怎么打,就这样。”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我知道了!四天前收到消息,北方第一集团军已经编练完成,各营的兵员正在集合,就等着军装和物资配备齐全。”吴佩孚补充的说道。

    “很好,等明天的事情结束之后,我会安排北方第一集团军人事任命。另外,你这几天多与军工业事务司的程司长联系,想办法让美国人牵一条线,咱们可以把战斗机卖给美国,再由美国卖给日本,这样就能避免阵营冲突的麻烦。只要赚到钱,收复外蒙、西藏指日可待。”吴绍霆交代的说道。

    “是。”吴佩孚点了点头。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45章,二月一日

    二月一日,南京城笼罩在阴郁的天气下,前几天就已经是大风寒冷的天气,如今迎来冬春交替之际,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一大早整个南京城都被蒙上一股稠稠的雨水,淅淅沥沥,薄寒浅冷,然而这却无法阻挡市民迎接国民大会开幕的热情。

    天刚刚亮时,南京警察总局开始动员全城的警察提前上街站好位置,维护交通秩序。而位于总统府内的南京宪兵司令部同样是提前几天开始策划安保工作,昨天便陆续抽调了几支宪兵队抵达雨花台,把整个雨花台区域都戒严了起来。到今天早上时,司令部又增派了更多宪兵赶到国会大厦值勤,已经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三步一岗的地步。

    雨花台国会大厦位于居中的凤台岗山半腰,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日夜赶工,前后投入了七支施工队,除了内部支撑结构是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其余的外观、屋舍、庭院全部由中国自己的设计师负责。整个国会大厦以汉唐风格为主调,拔地四十八米之高,一共分为四层,另外附带一座宽阔的地下室。

    大厦屋顶分成三个塔座,每个塔座都是典型的唐朝斗拱顶,并且严格按照唐朝建筑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原则,铺上青灰色的琉璃瓦,与威严、庄重并且笔直垂入地面的大厦墙壁相互映衬,虽然透露几分古板之气,但恰恰是这股古板之气更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在第三层楼的正中间凸出了一个大露台,大露台下方由六根线条锐利的石柱,上面什么都没有篆刻,意味着国民大会不受任何象征形式的影响。

    石柱所支撑的露台正是国会大厦的正门,而露台边缘则悬挂着两幅交叉在一起的中华民国国旗,国旗交叉点的位置正好又置挂着中华民国嘉禾国徽。这国徽是在民国成立之后第二年,由袁世凯委托许寿棠设计,参与国徽设计者还包括了鲁迅。

    此时国会大厦还在一片忙碌之中,总统府秘书处、国会大厦管理部、宪兵司令部的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赶着在国民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处理好最后的工作。在外界看来,这次由南京中央政府举办的正式国民大会充满了辉光和希冀,这是南北统一之后最能代表民意的大会,也是指引民国走向繁荣富强道路的大会。可是身在会场之内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都知道这次大会宛如一次鸿门宴,看似盛大,实则暗流汹涌。

    八点钟时,各省代表陆续从招待所出发,向国会大厦赶来。南京城内的几条主干道左右早已聚集了许多市民围观,虽然这次国民大会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干系,可联系到前段时间发生的几件大事,多多少少还是要关注下去。除此之外,越是星斗小民越是要来凑热闹,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是“业内人士”,同时还能体现自己身为首都市民的优越感。

    总统府的车队是在八点三十分时出发,吴绍霆与何福光同乘一辆车,他们二人昨天晚上已经进行过一次会谈,但做为南京城内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之一,二人一起步入国会大厦更具有一股力量性。

    车队开过林荫大道,出了总统府正大门,沿着光辉大道向中华门方向前去。

    何福光突然开口说道:“霆帅,你当真想清楚了?应付日本人的事应该交给国防军才是,国防军现在可是骁勇之师。”

    吴绍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说道:“崇石老哥,北方第一集团军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固东三省的统治,不让他们去那我还成立他们做什么?”

    何福光接着又说道:“即便是这样,也应该派我去督师,蔡松坡到现在都没有回电,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你把他弄到北京去未必是一件好事,万一出了什么闪失,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