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8节 (第2/5页)
众人绷紧的神经再次松弛了几分,他们当然知道要想洋人帮忙,就必须在洋人眼中有价值。现在听熊希龄这么说,也就是洋人认为他们的的确确有价值,而这正是眼下危急关头最好的依靠。有洋人在背后撑腰,他们说话的力度就有实力,吴绍霆再怎么狂妄嚣张也不至于盲目的得罪这么多列强国家。 不过也有一些人感到担心,或者说他们的担心从唐绍仪泄密事件开始就已经存在。他们是忠诚的政治卫道士,参与庆元会议的目的与熊希龄的信仰是一模一样,就是为了捍卫民主政治和共和国体制。但是他们的想法显然没有熊希龄那么极端,为了政治上的斗争,竟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实在是匪夷所思。这次协约国出面,肯定不是单纯的消除“中德盟约事件”,中国必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而这就在敲击着这些人的良心。 丁世峄有些担忧的追问道:“洋人不会趁火打劫吧?” 林长民也感到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连忙说道:“是啊,洋人必定是狮子大开口。” 熊希龄平静的说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再者,朱尔典公使已经许下承诺,到时候他会联合其他俄日法三国拒不承认吴绍霆参选大总统,并且会在各个方面支持我们庆元会议接管中央政府。如果吴绍霆要来硬的,协约国会策动西北军阀反对吴绍霆,日本也会从朝鲜、台湾增兵威压,四国还会即刻执行经济封锁,总之一直逼迫吴绍霆就范为止。” 丁世峄激动的说道:“秉三先生,让外国人出兵中国,这是引狼入室呀!” 熊希龄说道:“这一点我当然知道,不过朱尔典公使和滨口公使愿意做出书面承诺,所有军事行动都旨在推翻吴绍霆的野蛮专政,等到这一目的达成,并且我们庆元会议成功掌握总统府大局,他们会立即退兵。毕竟他们的主战场是在欧战,就连日本也计划在事后出兵欧洲,所以不必担心他们会有什么阴谋动作。” 丁世峄仍然不放心,加强语气说道:“只怕到时候就由不得我们说的算了!” 任宗元打断了丁世峄的话,没好气的说道:“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真以为列强们还有多余的心力理会中国?咱们现在还是好好考虑自己的安危吧!” 熊希龄看着丁世峄说道:“佛言老弟,我知道你心里的担忧,不过你大可放心,朱尔典公使早就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他说事成之后,只要我们默认西藏、外蒙问题,并且支持日本消灭青岛的德军势力,其他问题绝不多余生事。” 丁世峄大惊的道:“西藏和外蒙,还有青岛,这……这还不算狮子大开口吗?” 熊希龄认真的说道:“这个问题我何尝没有考虑过,真走上这一步谁都不愿意。可是西藏、外蒙是常年累计下来的问题,这么多年来都没能解决,真以为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解决吗?再者朱尔典公使也仅仅是让我们默认,并无公开或者官方的承认,等到中国国力强盛时,完全可以凭实力秋后算账。至于青岛的德军,既然我们依靠协约国来扳倒吴绍霆,吴绍霆与德国人的关系自然对我们前景是不利的,让日本人出兵对付德国人,我们坐山观虎斗,又有什么不好?” 任宗元连连赞成的说道:“秉三先生此言甚是,就应该这么办。” 丁世峄与林长民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听得熊希龄说得头头是道,彷佛是眼下最好的应对办法,可假使没有唐绍仪闹出中德盟约泄密事件,这一切完全是可以避免。洋人是不可靠的,这是近百年来外交事业得到的结果,可偏偏熊希龄对洋人如此依赖,中国的前景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归根结底,如今中华民国面临的难题,都是熊希龄依据个人想法而导致的结果。 汤化龙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说道:“诚如秉三先生所言,事已至此,我们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只能咬紧牙关先渡过这一劫。如果我们能推翻吴绍霆的独裁统治,国家总会逐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坐在这里的目标。” 身为当初与梁启超闹过矛盾的进步党元老之一,他对权力的看法要比梁启超更深刻,虽然自己不希望看到国家受列强讹诈、主权受列强欺辱,但如果自己不能掌权,又何从施展拳脚去更改这些诟病呢? 林长民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熊希龄面露肃然,心中坚定不移,他郑重其事的说道:“诸位,成败在此一举,我等应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41章,倒数准备 一九一五年一月的最后一天,阴雨天气已经好转。从南京、上海、广州三地报道的消息,在短短两天时间之内传遍了南北全国。各大报纸转载了《民国时报》、《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